01
1、感觉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伴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消失。因深感觉障碍下肢重而多见,故站立不稳和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患者夜间行路困难,洗脸时躯体容易向脸盆方向倾倒(洗脸盆征阳性)。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举足过高,步距宽大,踏地过重,状如跨阈,故称跨阈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正确。
01
2、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病变都可引起共济失调,特点是既有躯干的平衡障碍而致站立不稳,也有肢体的共济失调而辨距不良、轮替运动障碍、协调不能、运动起始及终止延迟或连续性障碍。
小脑性共济失调不受睁眼、闭目或照明度影响,不伴感觉障碍,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讷吃和特殊小脑步态,即行走时两足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指鼻试验时共济失调极为明显,可见上肢呈弧形摆动与意向性震颤,并有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关节运动过度、快复动作障碍、肌肉反跳现象。
01
3、前庭性共济失调
因前庭系统损害引起,以平衡障碍为主。特征为静止与运动时均出现平衡障碍。与小脑性共济失调有相同点,如站立时两足基底宽、身体不稳、向侧方或后方倾倒、步行时偏斜等。但一般都有明显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试验异常等可资鉴别。
01
4、遗传性共济失调
为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病因不明,大多有家族史,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偶为伴性遗传。病理变化以脊髓、小脑、脑干变性为主,周围神经、视神经、大脑和小脑等也可受累。临床以共济失调、辨距不良为主要表现。
西医怎么来解决共济失调,西医上一般确诊过后就是采用药物控制,一些营养神经类的药物,相信治疗过的患者都知道,医院,如果是住院的话,基本上都是激素暂时的控制住,然后就回家自己做康复,这种药物不仅对病情没有用,长时间服用对肝肾方面会有很大的损害,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其实并不是西医治不了这个病,而是针对于小脑萎缩共济失调这类疾病,西医上目前没有成熟的药物来治疗这类疾病。
中医张志忠医生认为肾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主一身阴阳,共济失调属中医痿症,脾虚湿盛,身体会日益消瘦, 脾虚严重就会造成四肢无力,脾主肌肉,脾虚则四肢肌肉无力会出现肌肉僵硬湿气重会出现偶尔的头晕头蒙感觉不是特别清爽 ,眼睛会出现看东西模糊重影 气滞血瘀, 这样会导致喝水呛咳 或者有痰, 肾阴虚 ,肾阴虚的情况下你会出现四肢走路不稳, 无法控制自己的步态, 肾主骨生髓 脑髓空虚会失去平衡。
01
患者案例
黑龙江刘先生,47岁,患有小脑萎缩共济失调4年,走路不稳,口齿不清,站立不稳,便秘2-3天一次,小便发*、泡沫多,性功能下降,晚上睡觉大喊大叫,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口苦,痰多*色,活动肩胛骨疼,手麻,双腿麻木,胳膊和背部肌肉萎缩。
用药一个疗程:口干口苦消失,大便1-2天一次基本正常,小便正常,晚上睡觉大喊大叫偶尔有,痰比之前少了,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善。
用药三个疗程:痰没有了,睡觉大喊大叫、耳鸣消失,站立不稳、头晕、手麻、双腿麻、口齿不清,都有改善,活动肩胛骨疼消失。
用药五个疗程:手麻、双腿麻、头晕视物模糊、站立不稳、性功能下降都消失恢复正常了,说话也清楚了,胳膊和背部肌肉萎缩的情况没有在继续发展,走路也没有什么影响了。
01
《健脑止萎汤》是怎么解决共济失调?
(1)醒脾健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健运,营养全身,胃主通降就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降浊受纳为前提。
(2)生肌起痿: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补益脾肾,推动血液运行,祛浊化瘀,疏通经脉,营养肌肉。
(3)强筋健力: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血液营养大脑,进而营养全身,精血互生,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改善小脑萎缩。
(4)滋补肝肾: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人之生身源于肾,生长发育基于肾,生命活动赖于肾。肾是人体阴精之所聚,肾精充则化源足,滋补肝肾为首要使其恢复身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