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喜欢摄影的人,久坐室内整天浑身僵硬,趁着雨后凉快,约上几个好友决定骑车子去乡下转转,透透气。说走就走,出了县城沿着乡道村道漫无目的地走着,雨后的晋南乡村,空气清新,沁人心脾,田野上绿意浓浓,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真是让人神清气爽。
来到一个小村子,几个人东张西望看看有啥稀罕事,只见视野里出现了一个带着门楼的房子,边上还有个窑洞,明明是个靠崖院,怎么设计成这个样子?带着疑问我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刚走到门口,碰到一个大娘从果树地里走了出来,嘴里还嘟嘟囔囔的,我们上前给老人打招呼她却不搭理我们,正纳闷呢,从上面的坡上又下来了一位大哥,追上了老人。老人停下了脚步,没有任何表情,嘴里依旧嘟囔着,都不在家,出去了。看着眼前的场景,大哥一脸无奈:你们看看,我这老妈妈都不认我这儿子了。
大哥说,他姓轩,今年66岁了,老母亲今年94岁,10多年前得了脑萎缩,慢慢地就不认识人了,但是吃饭穿衣包括大小便完全能自理。可能是干了一辈子农活,印象太深忘不了,对地里的农活倒是记得清清楚楚,这不,昨天夜里下了场急雨,老太太一早就去了果园除草,这么大年纪了,滑到怎么办?他赶快撵了上去。好不容易给弄回来,这不就碰到了你们。
轩大哥把我们让进了院子,这高门楼后面真是别有洞天:就着地形开挖的几孔靠崖院,上面用花砖砌起来做了拦马墙,窑面也全用青砖砌的,院子收拾的干净整齐,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看得出来大哥是个勤俐人。
说起这个大门,大哥说院子大门以前是在左右两边土墙中间挖了个洞,后来村村通了公路,交通方便了,经济条件也好了,就买了辆三轮农用车,嫌进出不方便,就把土墙扒开,想着盖间带门楼的房子,受地势所限,门口那孔窑洞只好盖在院子外面了,好在这村里民风淳朴,倒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大娘自己走到住的窑洞门口,转身坐下,依旧满脸困惑看着我们,没有任何表情。说起母亲,轩大哥是满满的心疼呀:父亲走早,母亲拖着瘦小的身躯拉扯大了自己兄妹四个,吃了一辈子的苦,好不容易熬出来了又得了这个病。没有办法沟通,儿女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伺候,总觉得再孝顺,老人也谈不上享福。
轩大哥说,自己是老三,上面有个哥哥和姐姐,下面还有个妹妹,哥哥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姐姐妹妹都有自己的家顾不过来,这十多年都是自己两口子在照顾母亲,前一段老伴去县城看孙子去了,现在一日三餐自己做,这么多年也习惯了。看着老人这瘦小的身材,我们问轩大叔,老人有60斤吗?大叔说,老母亲个子太小,年轻时还稍好点,上了年纪个头也缩缩,前一段村里体检才一米四多点,体重才56斤。
看着老人我们不由地升起一股敬意: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老人这么一副羸弱瘦小的身躯怎么撑起这个家,拉扯大这些孩子的?
在老人居住的窑洞,我们看到土炕的对面安放了一张小床,轩大叔说老母亲就睡在那张小床上,因为母亲个子小,年纪又大,上下炕不是很方便,那张小床是他前几年专为母亲做的。他自己睡在炕上,每天晚上他都陪着母亲在这屋里休息。不得不佩服轩大哥真是个孝子,考虑事情周到,人也利索勤快,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东西也摆放整整齐齐,相由心生,看得出来轩大哥并没有觉得母亲是个拖累,很享受这种生活。
看大娘的面相和善,真不像是90多岁的人,我们问轩大哥,老母亲是有啥长寿秘诀啊?大哥笑了,说农村人有啥秘诀,要非说有,就是老母亲心态好,一辈子与人为善,从不和人发生口角,别看个子小,很能吃苦,年轻时干农活还是一把好手,还有一点就是不喜欢吃肉。我们一听就笑了,估计是以前家里条件不好,舍不得吃,都留给孩子们了吧。轩大叔说,这个还真不好说,打记事起,就没见过母亲吃肉。看来不喜欢吃肉真是天下老母亲的共同特点呀。
轩大哥说他现在主要任务就是照护好老母亲,自己虽说也是当爷爷的人了,但是有妈在,总觉得自己还是孩子,那种幸福的滋味太好了。自己现在身体也不错,
照护好母亲吃喝后,他也会去地里干干农活,庄稼人嘛,不能丢下土地。
我们看到,轩大哥门口的菜园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轩大哥说这块地是专门給老母亲准备的,省她着急,老人几乎天天都要在地里转上一圈,看看菜地。虽然不认识人,可能在老人心里,土地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能给她带来踏实感。
小编觉得老奶奶能如此长寿,与为人和善、一辈子不吃肉有很大关系,但更关键的是轩大哥的悉心照料和温情陪伴。百善孝为先,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即使你已经不是认识我,在我眼里你依然是那个最美的妈妈,各位友友,你们觉得轩大哥做的怎么样呀,让我们为轩大哥的孝行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