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真的太美了
来,坐好,我可能要问你一些问题,你可别耳朵躲闪。
你了解你的妈妈吗?
你知道她的生日、身高、体重、三围吗?
你知道她的少女往事吗?她小时候是否调皮?
她的妈妈,也就是你的外婆怎么评价她呢?
她除了爸爸之外,还有没有交往过别人?
她喜欢什么、生气时怎样才能缓和情绪、她想听什么样的话?
她是否有热爱的事情?她有没有像我们一样很想完成的梦想,但是怎么也实现不了的。
我先来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是茫然的,不知所措的,尴尬的。这些情绪的来源都在于,我并没有办法完整的讲出所有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不是百度一下,就可以马上知道的,这些问题是在佐证我们其实并不了解我们的妈妈。
·
我们认识妈妈的时候,妈妈就已经是妈妈了。
既非母亲节,亦非生日,我为什么想要再度聊聊妈妈呢?还是得说回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叫《请照顾好我妈妈》,来自韩国的作者申京淑所著。在申京淑的这本书里,她想还原一位母亲的故事。
其实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为了不剧透,我简单整理了不是情节的情节讲一下吧。故事一开始,妈妈就失踪了,在繁忙的首尔地铁站。五个子女为了给父母过生日,特意邀请他们来首尔,结果爸爸走得快,妈妈没有跟上,就此失踪。故事从我、哥哥、爸爸、妈妈四个不同的视角展开,妈妈这个人在不同讲述角度中获得圆满,如拼图一般完整。最后发现,其实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妈妈。
在女儿眼里,妈妈是隐忍的、我们这些进入大城市生活驻扎的人渐渐成为妈妈的客人,每次都席卷走妈妈能做出来的一切。
在儿子眼里,妈妈总是对他充满抱歉,抱歉没能让他更加无忧,没能让他实现他的愿望,可是真正该抱歉的人难道不是我们么?妈妈们的愿望我们知道多少?
爸爸眼里总是忽略妈妈,他没有给妈妈带来快乐,更多的是伤害、忽视、漠不关心。
而妈妈的篇章里,妈妈在最后一个故事里变成了另一个女人,有情感、有性格、有自己的秘密,秘密里包含另一个男人的名字。
故事的最后,妈妈回来与否其实不言自明,因为在妈妈那个视角里,她已经化身成一只鸟,注视着养育三个孩子的小女儿,回溯自己的一生。
我也会产生很多幻想,只不过我的幻想没有像申京淑一样付诸到实践,让它们沉淀成文字,化成符号,传播给人看。我老有种对自己文字的不自信,隐约地觉得自己写的是狗屎。
我幻想过家人失踪,我在路上见到过那种流浪的老人,我觉得我没资格说同情的话,同情的话说出来就变廉价。前几年的时候,有次父母体检过后,我听我妈说我爸有点小脑萎缩的前兆,我查了查资料,小脑萎缩严重时可能丧失智力,不好的幻想就出现在我脑袋里,如果真的丧失智力,如果某天跑出去了,流浪的老人里是否有可能多了一位是自己的亲人呢?所以我路边看到的时候,都会有点不忍心。
说回来。
书里说,“对你而言,妈妈从来就是妈妈。你从未想过,原来妈妈也有蹒跚学步的时候,也有三岁、十二岁,或者二十岁的时光。你只是把妈妈当成妈妈,你以为妈妈天生就是做妈妈的人。”
我突然想起来我妈给我讲过她二十几岁的时候,眼看着就要成为“老姑娘”了,亲戚家人赶紧张罗着给她相亲、找对象。她曾经遇到过一个男人,长相帅气,个子高高的,脾气很好,说话轻声细语的,她心里是欢喜的,那个男人对她应该也是有意思的。但是阴差阳错的,他们只见过几次就没下文了。后来又相亲认识我爸,才有了之后所有的故事。
我紧接着就说,“你当时要是找那个人的话,我现在说不定是个高个子姑娘吧。”我妈只说我傻,找了另一个人怎么可能还有我的存在?我们聊到这里就嘻嘻哈哈笑作一团。
原来妈妈也是有个二十啷当岁的时候,也有想要而不得的过往。
印象里,我们总是一起去买菜,买了菜回来,妈妈总是赶紧脱掉外面的衣服,把锅碗瓢盆操作起来,在厨房挥舞刀铲,不一会儿就做出热气腾腾的饭菜来。妈妈跟厨房似乎是紧密相连的,“妈妈就是厨房,厨房就是妈妈。妈妈真的喜欢厨房吗?你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被书里这么一问,我也懵了,我似乎真的不知道她是否喜欢厨房。她是否也像我一样不喜欢做饭?她是否更多是出于无奈,出于迫不得已,出于几千几百年的性别规训呢?
好像小时候的母女关系更加亲密一些,因为那个时候是朝夕相处。长大后的母女关系,有点像乙方问候甲方,只在甲方有需求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才郑重其事、做好准备的来一通电话。
越长大越觉得小时候的家跟在外游玩时的酒店差别不大,家里几乎没有自己的踪影,不会有随处乱扔的衣服,堆积如山的脏袜子,乱丢的鞋子,申京淑说,“家人,就是吃完饭后,任凭饭桌凌乱,也可以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妈妈再也不愿让你看见她纷纭的生计了,于是你也豁然醒悟,原来你已经变成了妈妈的客人”。
而我们成为家里的客人,既迫不得已,又不可避免。
我的爸妈今年搬了新家,终于住在他们盼望的高层楼房里,视野开阔,一天有很多个时间可以照得到太阳。这下这种感觉变会更加强烈。某一天,我想要在网上给家里买个什么东西,我问我妈家里新地址到底是几号楼几单元来着,我妈嗔怪我连地址都记不住,可是细论起来,这中间再无千丝万缕的交集,我一定无法在新家里找到小时候我刻过的印迹。
你我何尝想要造成这样的局面,你我何尝不想真的关心了解他们,像认识新朋友一样重新开始认识对方,你我何尝不想呢?
你看我说到这里怎么又像在控诉什么东西呢?我其实没有,只是你知道的,文字、思绪、情感是具有流动性的,它流到这里,我就顺手放一叶扁舟罢了。
其实我还是很感谢申京淑,在她的文字里,又触发了自己的情感开关,提醒我别忘记身后的妈妈,那是一个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故乡。而“故乡”这个意象其实一直贯穿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它们具象成“妈妈”。
只是想顺便提醒一下像我一样出门在外的人,别忘记她,多关心他们一点,不要不耐烦,趁一切还来得及。
阿绿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