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SWSLDD丨影像及临床诊断要点
TUhjnbcbe - 2021/10/3 21:51:00
白癜风容易治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Sturge-Weber综合征(SWS)

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

概述

同义词:Sturge-Weber-Dimitri,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

通常为散发先天性畸形(非遗传性),胎儿皮层静脉发育异常

影像特点为进行性静脉闭塞和慢性静脉性缺血的后遗表现

影像

皮层钙化、萎缩及同侧脉络丛增大

软脑膜血管瘤病:单侧(80%),双侧(20%)

双轨状钙化

早期:短暂性高灌注→髓鞘成熟“加速”

晚期:胶质增生区信号增高,皮层钙化区信号减低

早期:软脑膜迂曲强化,蛛网膜下腔软膜血管瘤病

发作期行MR检查可发现对比增强数量增多;类似疾病进展

临床要点

“葡萄酒色痣”、癫痫、轻偏瘫

罕见:1:~

脑叶受累和萎缩范围增加,则癫痫发作可能性增加

癫痫发作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诊断纲要

FLAIRC+检查软脑膜血管瘤最敏感,尤其对于婴儿

血管瘤下白质T2WI低信号为早期诊断线索

冠状示意图:受累脑回周围广泛软脑膜血管瘤病,深部髓质侧支明显,使静脉分流至大脑深部,同侧脉络丛扩张,右侧大脑半球萎缩。

冠状T1WI+C:软脑膜增厚、广泛迂曲强化,右侧大脑半球萎缩、蛛网膜下腔扩张。

4个月大患儿,轴位T2WI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后部体积减小,白质低信号,即髓鞘成熟“伪加速”,可见皮层信号减低。

轴位MR增强:同一位患者,左侧软脑膜强化,右侧枕叶内侧受累较轻,双侧脉络丛扩大,左侧为著。

5岁儿童,轴位增强:双侧广泛软脑膜血管瘤,双侧脉络丛扩大,脑室附近可见明显室管膜下静脉,表现为局灶性流空信号(箭)。

同一位患者7年后CT增强,双侧皮层广泛钙化,但萎缩不明显,室管膜下静脉增粗。

Lhermitte-Duclos病(LDD)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

术语

良性小脑病变;究竟是肿瘤、发育异常或错构瘤仍不明确

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HAM):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TEN基因突变、伴恶变率增高

目前认为Lhermitte-Duclos病(LDD)是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神经系统的表现,且属于新的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部分

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也称Cowden综合征;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LDD统称COLD(即Cowden+Lhermitte-Duclos)

影像

相对边界清楚的小脑肿块,伴条纹状/层状/虎纹状/脑回样表现

LDD见于小脑且可能很大,导致占位效应、小脑扁桃体疝、脑积水

主要的鉴别诊断

亚急性小脑梗死

小脑炎

未分类的小脑发育不良

节细胞胶质瘤

髓母细胞瘤

脑膜转移癌

脑膜肉芽肿病

临床要点

最常见表现: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视力模糊,可出现昏迷

治疗选择手术切除

若诊断LDD,需筛查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若诊断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则需筛查LDD

需要长期监测癌症,尤其是甲状腺和乳腺(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易发生恶变)

轴位示意图:右侧小脑半球增大,脑叶增厚、不规则,脑干受压,为LDD典型表现;

冠状T2WI:等信号皮质条纹状增厚,高信号的白质插入其内,组成右侧小脑肿块,延伸进入小脑蚓部并横过小脑中线。

轴位T2WI示左侧小脑肿块,跨过小脑中线,脑干受压变形。

同一患者,增强显示左侧小脑条纹状等信号和低信号肿块内轻微强化,可能因软脑膜静脉扩张所致。

冠状T2WI显示病灶主要位于小脑蚓部,边界清楚,条纹状外观,中等占位效应。

同一位患者,矢状T1WI平扫显示第四脑室消失、脑干受压,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

↓内容节选自图书:

《脑部影像诊断学》主译:吴文平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SWSLDD丨影像及临床诊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