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尚巾养老大院
在子女孝敬与老人养老之间架起一座桥
——记尚巾老人范秀兰、张恕功
什么是孝顺?在家养老就是孝顺吗?孝道是指除了给父母基本的物质保障之外,还有精神上的安慰和陪伴。不是每天在父母那里刷脸就叫孝顺,每天只是给父母吃、住就叫孝顺。其实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老年人在养老院生活更加安心,子女也能放心。有人认为,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小辈的不孝……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随同县作协的老师们一同走进祁县尚巾养老大院寻找答案……走访之一——老人说:不想拖累儿女们7月18日下午,天气有点炎热,走进祁县尚巾养老大院房间内,窗户开着,感觉清风徐徐,87岁的范秀兰老人正与他弟弟聊天,我说明来意后,老人很健谈。她是太原某工厂退休工人,老家是城赵镇朴村,生有一儿一女,老伴过世20年了,她开始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儿子患有脑梗10余年,孙子工作忙碌,女儿家在孝义,谈到养老问题,老人说:“我不想连累儿女,自己有退休金,我找人到处打听,才找到了咱们祁县尚巾养老大院。”听老人说,兄弟在朴村是退休老师,每周总会来看望她,姐弟俩聊天很开心。“您在这儿住得习惯吗?”“很好的,这儿条件好、服务好、卫生好。一日三餐有人通知,我从小吃惯了咱们老家的饭,总想着回来养老。”谈及现在的生活,范秀兰老人露出灿烂笑容。“您的身体还可以吧?”“大夫说我有点小脑萎缩、早搏,吃得4——5种药了。这里每周三定期在大厅给我们量血压,平时护士也问长问短,对我们可好了!”老人依然上灿烂的笑容。“在这儿住费用高吗?”“还行吧,我有退休金,在这儿享福了,什么也不用做,有打扫的、端水的,我包一个小间,连吃带住,一个月元左右吧。”“儿女们多长时间来一趟呢?”“儿子有病,有时候孙子来一趟,他们都忙,我在这里很好的,他们也就放心了。”走访之二——老人说:感谢我的女儿们为我找了一个很好的休养地方见到张恕功老人时,他正和养老院的棋友们下棋,老人很专注地看着,我不好意思打扰,说明来意后,老人很直爽地说:联系我儿子和女儿吧。对于张恕功老人,他对我的印象是性格直,身体好,医院的一名老司机,带出不少徒弟,后来退休就没有他的消息了。打通他女儿电话时,女儿也很直爽,“我父亲退休后身体很好,就是前三年得了一场大病,性格一下子变了,不与外人打交道了,也不怎么说话了,和我二哥住在一起,有时候很狂躁,我们也没办法……”“后来呢,为何选择了这个养老院?”“我们也是听朋友说起,尚巾养老大院条件好,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我父亲先试住一个月,只交了一个月的钱。”“后来呢?”“后来父亲就不想回去了,他喜欢下棋,每天和这里的棋友们活动。他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早上5点的闹铃,起来锻炼身体,自己再吃两块牛肉和一些水果,”“刚住进来时,父亲就想吃自己做的饭,我们隔三差五也轮流送来一些自己做的饭菜,后来他习惯了食堂的饭,说是很好吃,以后我们每个月保证来一次,送一些日用品。”“现在呢?”“现在唤他回去,他都不回,过年的时候,我的两个哥哥轮流过来陪他,再接他回去吃饭,吃了饭就又来养老院了,父亲说不能打破他的生活规律。”“父亲是年5月份入住的,在年1月85岁生日时,他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女儿们给我找了一个很好的休养地方。说来也奇怪,自从父亲住进养老院,他的病没有犯过一次,真的得益了。”听得出来,老人的女儿很放心。“父亲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生活也很规律,我们真心感谢这个养老院……”走访完这两位老人,我的感受就是要转变养老观念,切实尊重老人的选择。每个老人有着自己和他人不同的职业、兴趣爱好和社会角色,以及身体状况,不管老人是愿意在家里养老,享受天伦之乐,还是愿意去养老院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老人一起有“共同语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给予老人必要的尊重和理解,如果老人愿意在家里,可以就近尽孝道;如果老人愿意在养老院养老,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探亲假”,定期或者不定期去看望老人,保证有尽“孝”的机会,同时,尽“孝”与工作也不发生冲突,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养老,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为老人提供“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祁县尚巾养老大院正是在子女孝敬与老人养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这座桥很通畅、很规范。相关链接祁县文联、县作协聚焦尚巾大院百位老人
王丽萍
尚巾大院巧遇父亲老同学
高怀锐
尚巾老人王毓美
米存义
在尚巾,救心丸与顺心丸——记尚巾老人候爱芝
作
者
简
介
王明祥,男,祁县卫健体局工作。中国卫生摄影协会新媒体传播分会常务委员,祁县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主题征文启事祁县“*在我心中”主题征文启事提示:点击以上标题可查看详情阅读魅力祁县感知人文情怀
“书香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