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确定以后,首要的患者身体出现了共济失调的症状表现,行动方面没有那么灵活,不稳、协调性差,比较轻微、相对于稳定的时候积极去治疗,患者身体,心情等各方面都良好,大多这个时候用药吸收相对较好,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坚持每天活动活动,前面也讲过一些治疗期间的饮食护理等需要注意的,熟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尤其针对一些疑难病症,大多需要个时间过程去治疗积累恢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不同患者由于年龄、生活环境、体质、患病时长、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快慢、累及脏腑的不同,临床表现表现也有一些差别,总体来说主要就是患者行动、小脑性构音、眼球运动、非运动性表现、认知及语言功能方面的障碍。又因疗程较长,随着治疗的进展,症状会发生变化,很难用某个一直固定不变的处方完成治疗,那样就失去了对症的意义。温补祛萎汤方剂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在治疗时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脏腑功能失常情况和病情随着时间、药物治疗的变化不同等综合性因素,根据小脑萎缩病情变化和轻重缓急,结合治疗众多不同患者用药有效情况、从病人整体出发确定该怎么用药处方施治。
再坚强人也经不起长时间的疾病折磨,接触到过很多这类病的患者,确实是很痛苦的,尤其是有些严重的卧床的,生活无法自理,大多需要家人照顾,时间久了很多病人情绪方面会不太好,情绪不好长时间的犹豫焦虑也会影响病情的发展,所以早期如果能发现就积极去治疗,并配合锻炼,人长时间不动是不行的,正常人也受不了,更何况病人
锻炼是有必要的,但是具体需要根据每个人自身情况考虑
1.舌头右旋30转,左旋30转。
2.大张口向外伸出舌头30次。
3.大手指肚和什指肚上下摩擦喉颈30次。
4.手掌心分别拍左耳和右耳各30个。
5.双手拉左右耳垂往下扯30下。
6.两大指姆背摩擦鼻两侧30次。
7.身躯左右侧滚动30次。
8.仰卧单脚使劲往胸前弯各30个。
9.仰卧双手抱左膝盖,往胸前使劲拉30个。
10.换右脚拉30个。
11.仰卧双手紧抱两个膝盖,使劲往胸前拉30个。
12.仰卧左脚小腿肚摩擦右脚小腿背30个。
13.左右交换30个。
14.左脚后跟对着右脚底板来回摩擦30个。左右交换30个。
15.左旋眼30个,换右旋眼30个,换上下左右盯眼视物各30个。
16.挤眉弄眼,让眼球周围肌肉有意识挤压眼球30次。
17.拉着打结的绳子坐立床上,掐小腿肚30个。左右交换30个。
18.手抓5个脚指摆动弯曲30个。换脚30个。
小脑萎缩护理注意
1、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
2、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
3、增进认知活动,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4、增强病人的定向力,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应避免单独
5、促进语言沟通,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如参加娱乐活动,户外活动
6、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保障病人安全
7、注意清洁卫生
关于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此类疾病的治疗,患者常见的小的在30岁左右的年龄段,大的在70岁左右的年龄段,在正常情况下,除去遗传性的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患者身体发病呈现出来症状的时间比较早之外,引起小脑萎缩的一种变性性疾病—多系统萎缩的发病患者很多也有在四五十左右的年龄段,有小脑型的MSA-C型,也有帕金森型的MSA-P型,这些之前都做过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那么这类病综合这么多的患者治疗情况统计确实是越早对症干预治疗越好,越是年龄偏大,或者感觉突然性加重的时候大多患者用药的治疗的过程相对也是变的更加复杂的,前面也讲过,这类发展的性的疾病,是疾病积累到一定程度,身体内部状态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这样的情况,人自身有自身的免疫系统,大多是只有当自身身体无法自我调节,无法承受的情况下才会表现于外,根据疾病自身的特点,所以会出现症状的加重,例如原来患者自己走路还好,突然就感觉腿软无力,走路变的困难起来,有的就干脆需要人扶着或者扶着东西才行的地步,这种情况可能患者反馈的也比较多,像说话方面可能没有这么突然,是一点点说话越来越不清楚,开始有些大舌头,严重的几乎说不出话。还有一部分脑梗、脑出血等引起的后遗症,出现脑萎缩的情况,有些发病急可能有比较快的影响到患者行动以及构音障碍的可能会比较突然的表现出来。再一个,由于长时间疾病的影响,像一些患者常见的症状还有没有食欲,便秘,浑身软弱无力,头晕,行为性格改变容易发脾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生活习惯上要戒烟戒酒、规律作息;调整饮食以清淡富含营养,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为主,注意营养均衡;症状相对较轻者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家属应给予足够的
认清疾病常识很重要,知道其治疗的意义所在,从见效到控制改善恢复,需要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治疗前自身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心态,自己有信心相信并且积极配合咱们治疗,遵医嘱很重要,更容易取得一个好的疗效。
中医学对此病辨证论治、整体的理念贯穿于中医治疗的全过程。因此,在诊治的过程上,虽然是同样的病情情况,但是,每个患者患病的时间长短不同,身体素质又千差万别,同时,又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病因、病症不同采取诊治药物进行调整。中医认为的人体脏腑相生相克,相互影响,因此,需要综合研究、整体调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方剂的独特诊治优势
对于中医疗法,虽然治疗时间久了一点。相对于西药,中药对身体损害也小,治疗需要一个调理的过程,不是今天吃完药明天就好了,就算是仙丹也没有这样的效果,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得的,同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得病多年却想在两三个月就治疗到什么程度那也是不现实的,尤其是这类目前没有特效药的疑难性疾病
咱们大夫采用温补祛萎汤针对性治疗此病,本着“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用*参、*芪,白术、茯苓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促进身体对药效、营养的吸收;参以《丹溪心法》“痿之不足乃阴血不足也”,根据痿证病机与致病因素,严谨辨证与精准用药,辨证施治,一个疗程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定期回访
很多人把中医等同于就是吃中药,这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中医医术里面的东西,很多人是难以理解。也确实,中医的门槛比较高,要学会掌握精通,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难。甚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在中医的边边角角摸来摸去。所以长时间的接触用药才能积累下有效的治疗经验
其实中医治病的思路就是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扶正”,即扶助正气,也就是提升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坏境的适应力;“祛邪”,即祛除邪气,也就是除掉致病的因素。依照中医理论,疾病的发生酝酿于人体中正气与邪气相斗争的过程,正气增长,病情就向好的方面发展;邪气增长,病情就向坏的方面发展,所以治疗就要从扶正和祛邪下手,促使正气战胜邪气,从而消除疾病,令人体变得健康
固本培元是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固本培元”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产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动态平稳
补养心脉,《*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心是五脏六腑中的“老大”。心正常了,五脏六腑都会踏实工作;心若出了问题,五脏六腑就会失调
补肾生髓,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肾为生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如果肾气充沛则精髓旺盛,精充血足,身体健壮不宜发病,如肾气不足,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
疏肝熄风,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眩晕欲仆,肢麻震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而细,或猝然昏倒,舌强不语等
温补祛痿汤以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标本兼治,拟定了补肾生髓为主线,舒筋活血通络为基础,温补祛萎汤治疗原则是补养心脉,益气养血,补肾健脾,疏肝熄风,开窍增智,调节五脏六腑、营养神经细胞、促进脑组织功能的运转。是根据多年治疗此类疾病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采用纯中医组方,辨证施治,对症一人一方,配伍经大量临床经验对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及张力障碍及萎症类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有着良好作用,并通过实际应用收有效反馈,给患者带来帮助;以其成分的天然性配方的独特性、从患者整体上出发辨证施治
第一阶段,补养心脉,益气养血。心之经脉与舌根相连,心开窍于舌、人体血脉系统的功能活动是由心主持的,血脉周流是否通畅,言语是否缓慢不清与心气的强弱相关,逐步增强吞咽肌、咀嚼肌功能,活血益气生肌,增加脑部供血供氧
第二阶段,主健脾胃;阳明即足阳明胃经,“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作用。调理脾胃使其逐步正常运转,脾主运化,其荣在唇、胃主受纳,脾胃将饮食水谷化生为水谷精微,并藉心肺之气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润泽肌肤、滑利关节、充养筋脉,濡养脏腑组织、通过经络输送周身
第三阶段,补益肝肾;肾藏精主骨生髓,通入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給脑以养。”又“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肝肾同源”,期间促使精血相互滋生,营养筋骨肌肉及脏腑,血行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四阶段,扶正祛邪,固本培元,在身体机能慢慢恢复好转的基础上,增强机体免疫力,进一步巩固,促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各司其职,使脏腑能够摄血,引血归心肝脾肾、气血恢复和提高各个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身体逐步恢复打下更加稳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