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又“断片儿”好几周了。这次是我妈住院,也没心思推了。期间我父周年祭,以前想好要在那天写文纪念的,也没有写。
有个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我女儿喜欢看,我不看。我不喜欢悲情的,人生已经太难。躲不开的是,我妈就患了《忘不了餐厅》的主题病,阿尔茨海默症。
大概3年前,我带我妈去做了这个病的相关检查。起因是两个,主要是她记不得吃了啥,还有就是原来喜欢动的她变得一天到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医生说我妈发现得早,治疗得早,病情发展控制得比较慢。
前两年,我医院一年找一个专家给我妈诊断开药,结果,一个说阿尔茨海默症,一个说血管性痴呆。今医院给我妈住院检查,希望判断出正确的致病因,好针对性地用药。
我医院,医生说小脑萎缩(导致行动不稳)、海马体萎缩(这是首次提到,导致记忆衰退),最终她判断我妈是接近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障碍,认为她的脑血管问题是次要的。这次恢复了停药一年的专治阿尔茨海默症的药。
说专治,其实阿尔茨海默症是目前唯一致病原因不明的疾病,致病因不明就无法研制出有效的药物。所以,目前的专用药也只是相对可能有效的药。有朋友说阿尔茨海默症一般就5年存活期。也就是说,这是退行性的,用药对症也只能延缓病情。终究是要退化到没有能力。
她上周五出院,回家后这两天我感觉她的认知比入院前还退步了。我分不清是用药导致的(是的,这次出院开的药更多),还是住院被护工照顾得太好,啥也不用干,所以认知就更退化了。
我很有点感叹。在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的大脑越来越退化,以及我自己遭遇的职场打击之后,我的心底生出一串问号:
你为谁活?
你唯一的生命,为谁燃烧为谁消耗?
你活得是否值得?
职场莫名被坑,我离开了原来“加油冲冲冲”的自我模式。经历了两次、叠加起来有半年的抑郁状态,我缓了过来。当我从过去的模式中跳出来,回看过去,我发现:我从来没为自己活过。
我曾经那么有干劲儿,但那都是为了别人——公司、上司(家长、老师)。我非常认真地生活,不辜负家庭、全力付出。
结果呢?我被丈夫背叛,我被上司挖坑,我被女儿逆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我对他人好,他人不领情。
就像送礼,你千挑万选,自己喜欢得不得了的宝贝礼物,对方不屑一顾。
所以,何苦讨好?何苦委屈自己?
为自己活、对自己好,至少不委屈。不委屈的人生才值得啊。
最近和一朋友谈到家人,她父亲年迈卧床多年。她妈妈为她爸爸感叹,好人哪有好报?
从逻辑上来讲,你会觉得好笑,谁说好人不生病呢?但是,中国人传统教育就是要你做好人,因为“好人有好报”。朋友的爸妈是被这种观念误导到老。
我父亲也是啊。他是标准的老好人,然而,身体一直不好。从年轻时起就不断地得大病。
学了心理学我才知道,不仅是癌症,很多疾病都是做好人付出的代价。更准确地说,是压抑自己的心,而由身体付出的代价。
为求他人开心,而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去迎合,时间久了就会变成隐形人。被忽视,谁也看不到他。
宇宙至今,人类只在这个地球上看到生命。
不论你的生命是否是你想要的,不可否认的是,放眼宇宙,你这个人的生命,的确是非常非常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无论怎样都值得你珍惜。
为他人活,对个人宝贵的生命来说,是最大的浪费。
最近迷上了一个摇滚乐队PK的节目《乐队的夏天》简称乐夏。从不喜欢摇滚的我,爱上了这个节目。疯狂喜欢五条人,喜欢*。
所有这些做乐队的人,对我们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另类。他跟大多是头有反骨的叛逆者,反出了社会寻常路。有很多乐队都经历过收入不保,乐队解散。然而,他们都是为自己活的人。他们更遵从内心的声音。
有一个乐队成员发言说,他觉得自己其实很富足。因为做他喜欢的事儿,他很快乐。
太多世俗的KPI约束着我们的生命:要挣钱、要有地位有权、要有名有面儿、要儿孙满堂。大家都努力赚钱,做所有可以带来金钱的事儿。
我不是说这不对,我觉得这特别好。国人都努力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子孙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中国必然崛起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赚钱,忘记了自己的内心,迟早会身陷痛苦。
我在乐夏这个节目里看到了一些真正为自己活的人,特别佩服他们选择另类生活方式的勇气,羡慕他们沉浸所爱事业的欢喜——那种千金难买我高兴的随性。
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莫过于五条人了。
无数人被“五条人”圈粉,他们可以说是最草根的乐队了,但他们从不卖惨,总是自然地呈现真性情,真欢乐。无数人被他们打动,不是因为音乐,而是因为他们自我又欢乐。
他们作死,随心所欲临场换歌导致被淘汰。他们因为三胞胎乐队没有人理,挺身而出英雄救美,惨被淘汰(此处忍不住要笑死)。他们贡献了节目里最多的笑料,不是策划出来的,是仁科天生般的喜感。
所有的乐队和观众都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就是大家难以活出来的那个人生啊!
最近一个打破乐夏竞赛规则的是“野孩子”,主要是一群老头儿(夸张了哈),他们随心所欲,在晋级环节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乐曲,他们坦言打破规则接受后果,愿意自动淘汰。
他们让我心生敬意。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并能顶住压力坚持。他们不是无知者无畏,他们知道要付出的代价,他们愿意。
虽然他们早已有了自己的名声和江湖地位,但如此任性而不失礼貌,太像一个拒绝迎合他人、拒绝诱惑,态度却彬彬有礼的内心强大的人。
感谢中国社会这么多年来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不用为生存而为难自己。社会也对人们各种打破传统的言行,给予越来越多的宽容。
所以,从今天开始,为自己活吧。每天为自己活得多一点,每天爱自己多一点。
最近有朋友跟我谈到被家暴者难以离开施暴人的事情,这个原因很复杂,可以单独成文。其中有一点,是人类天性不喜欢变化。喜欢熟悉,根深蒂固到哪怕是可怕的地狱。
很多在痛苦的婚姻中纠缠却无法离婚的人,也是因为这个人性。从这个角度讲,离婚成功的人们,是真正的勇士。
说实话,经过持续的心理学学习,我对离婚的态度并不像以前那样坚决。我了解到了很多婚姻的问题,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是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有些问题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是可以解决的,虽然很难、很慢、很贵。
但离婚,仍然是解决婚姻痛苦的重要方式。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心理学对运气的研究。其中有一句话:提高运气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做出改变。是的,当境况坏到谷底,只要改变,就是在走出谷底。
现在就改变。以后,可能来不及。
有部叫《遗愿清单》的美剧,讲两个老家伙,一个白人巨富,一个黑人打工者,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癌症病发住在了同一间病房。
他们一直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按部就班,尤其是那个黑人老人,他极聪明,知道很多冷知识,因为很有责任感,一直为他人而活。
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教授,但大二就有了小孩的他为生存所迫,放弃学业做了汽修工,一干就是45年,直到他得知患癌。
他写了一个遗愿清单,却没有勇气实现。直到他的同病相怜的病友,孤独、暴脾气、我行我素的白人巨富,提出跟他结伴环游世界,实现梦想。
白人巨富说:你看我们现在病情也稳定了,暂时不用治疗,能自由行事了——是啊,如果他们像我父亲一样是中风,或是像我母亲一样患上痴呆症,那就哪儿也去不了了。
这部片子最后的情节意味深长:环游世界回来后黑人老人就病情恶化,不治去世。而那个白人巨富,开始医生说他只有5%的存活率,却又活了好多年,直到81岁去世。
去世后,他的助理带着装有他骨灰的罐头盒攀上了珠穆朗玛峰“安葬”——和装着黑人老人骨灰的罐头盒作伴。此时旁白:他最终如愿葬在了珠峰顶上,而且,是违法的。
你看,肆意的人生不仅多金,还能活得更久。
而一辈子守规矩,在汽车底下修理了45年,为妻儿付出的黑人老人,要不是机缘巧合遇到这个白人巨富,一起疯狂地实现了一些人生梦想,稍微地为自己活了一把,那他跟草原上的羊有什么分别?
来吧,亲爱的,最宝贵的你,珍惜你的人生吧,它不可逆的、一天天在减少。
让你的生命,为你燃烧吧!
笑笑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