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29岁女,因头晕、行走不稳2月,加重1周入院。2月来觉头晕、行走不稳,但尚能行走,1周来加重,需搀扶,无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无肢体麻木及瘫痪。
既往有癫痫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苯妥英钠每晚mg(mg/片),近2月生活不规律,熬夜、打游戏、进食差,体重下降2kg。
查体:神志清,语言流利,可见四个方向随着凝视方向改变的中高频率的眼震(视频1),双指鼻试验差,跟膝胫完成差,下肢腱反射活跃,病理征左侧可疑阳性。
头颅CT及MR示小脑萎缩(见下图1-3)。
图1
图2
图3
病例2
44岁女性,因头晕、行走不稳10天入院。10天前出现头晕,行走不稳,视物晃动,无恶心、呕吐,逐渐加重,不能独立行走,轮椅入院。
既往癫痫病史30余年,一直口服苯妥英钠mg,每日2次(共2片),近1年未再发作,近2月因担心发作影响接送小孩上学,自行加量mg,每日3次(共6片)。
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迟钝,小脑性语言,构音不良,双眼凝视诱发方向改变的中高频率水平眼震(见视频2),四肢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阴性。
头颅MR可见小脑萎缩(见图4-5)。
图4
图5
讨论苯妥英钠是经典的抗癫痫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齿龈增生,儿童发生率高;长期服用或血药浓度达30mg/L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胃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常表现为眩晕、头痛,严重时可引起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语言不清和意识模糊等。
苯妥英钠的有效治疗浓度与中*浓度非常接近,易引起中*反应,并与个体耐受能力及药物代谢的差异有关。中*可出现视力模糊或复视,步态不稳和步态蹒跚、精神紊乱,严重的眩晕或嗜睡、幻觉、恶心、语言不清等。
苯妥英钠中*的发生率和程度与其血药浓度相关。血清苯妥英钠浓度低于15mg/L者很少发生*性反应,血药浓度在20-30mg/L者出现*性反应者占15%,高于30mg/L者*性反应的发生率为50%。
血清苯妥英钠浓度在15-30mg/L可能出现眼球震颤,30mg/L以上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40mg/L以上可能有精神和意识方面的改变,浓度过高者可能发生抽搐。
病例1患者虽然药物未加量,但是生活不规律、体重下降导致药物代谢出现异常致药物浓度增加;病例2患者自行加量后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停用苯妥英钠并补液利尿促进药物排泄后,病人症状明显改善。头颅MR均提示小脑萎缩,表明小脑性共济失调为药物慢性中*所致。
长期使用苯妥英钠引起小脑萎缩,主要与频繁抽搐致缺氧有关。不过,控制较好的患者使用苯妥英钠后亦可发生小脑萎缩,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表明此药对小脑神经细胞,特别是浦肯野氏细胞有*性作用。由于小脑浦氏细胞和颗粒细胞是苯妥英钠特异性结合部位,有分析认为可能是苯妥英钠使小脑神经元点燃率增加所致。
服用此药应定时检测血药浓度,使其控制在有效治疗浓度内(10-20mg/L)。即使常规剂量,长期服药也可能会由于药物的蓄积出现中*,导致小脑损害而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从而导致不可逆小脑损害。此两例患者停用药物后症状迅速减轻,但是随访发现患者出院后数天眼震虽然减轻,但是从未消失,也证实了小脑的不可逆损害。
笔者认为:苯妥英钠是电压依赖钠通道阻断剂,如果换成卡马西平等类似的药物,同样会引起共济失调,故选择药物时不能选择同种类的。如果应用拉莫三嗪,滴定时间太久,需要2个月左右,故选择广谱药物丙戊酸钠。虽然对妊娠有影响,但是患者均已生育一孩,无生育要求,故选择价廉物美的广谱药丙戊酸钠替代苯妥英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