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农历七月初九,气过处暑,秋风骤雨渐起急,三庚过后天自凉。陆瘦燕虹口分中心的教学门诊在陆李还教授和吴耀持教授的传道授业解惑下,中心成员们审医案、探脉理、究细微、求奥义的孜孜热情依旧未减分毫。
病案一
患者男性、48岁,因“站立不稳一年,言语不利半年”医院就诊,头颅MRDWI:小脑、脑干轻度萎缩,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散在缺血灶,部分空泡碟鞍。PET:双侧尾状核及双侧壳核多巴胺囊泡转运体分布未见异常减少,双侧小脑萎缩FDG代谢减低。诊断为1:帕金森综合症。2:多系统萎缩症。服用金刚烷胺片和丁螺环酮片。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仍有言语含糊及行走不稳,今仰慕陆李还教授和吴耀持教授医术前来就诊,经四诊合参,查其人面肌呆板、眼神固定,走路前冲,部分精细动作欠利,舌蹇语迟、纳可、夜寐欠安,舌胖大苔腻,脉细。诊断为“痿证”。
处方:方1:头针言语一区、哑门、廉泉、安眠、云门、血海、足三里。
手法:足三里温针灸,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方2:心俞、肝俞、膈俞、脾俞、肺俞、肾俞、太冲、太白、太溪。
手法:心俞、肝俞、膈俞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补法。留针30分钟。
两套处方,每隔一日、交替使用。
痿证为肢体软弱无力,甚至不能随意运动,日久出现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多见于下肢,并无关节痛,甚者不能步履。是由五志六淫,劳逸食滞等致五脏内虚、肢体失养而引起,其病虚多实少,热多寒少。《素问·痿论篇》认为“五脏皆使人痿”,病机可涉及五脏,但与肺胃肝肾关系最为密切。
陆老提出二套治疗方案相结合,一则"治痿者独取阳明",盖阳明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主润宗筋、合冲脉,属带络督。从补脾胃、清胃火、祛湿热,益胃养阴以资五脏、以填精血的角度治疗;同时用"泻南补北法":清内热、滋肾阴、金水相生的角度从而达到滋养五脏的效果。二套方案共奏补益气血,安养五脏,筋脉得养,痿证得缓之效。
吴教授补充《医学心悟》有云:"痿,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而已",需视结合具体病情选用填精、活血、化痰、运化等法。如此症中病患出现舌蹇语迟,可用头针言语一区,哑门,廉泉治疗。《针灸大成》提到:廉泉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失语。并详细讲解言语一区的取穴位置和方向,触类旁通的帮助学员区别了晕听区、言语三区、感觉区等位置疑团。并提到针对舌蹇语迟可在言语一区用排针法按次/分钟快速捻转的治疗心得。学员们听后拨云见日、受益匪浅。
病案二
张某、女、73岁。尿失禁8年,加重2年。咳嗽、弯腰时症状加重,医院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为求保守治疗,特慕名而来。
刻下:遗溺日久,神疲乏力,胃纳欠佳,二便调、夜寐欠安,苔腻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患者脾肾俱虚,当补肾健脾,升阳益气。
处方:百会、肾俞、三阴交、骶四针。
手法:三阴交、肾俞温针灸,骶四针分别用芒针向对侧耻骨联合方向斜刺,针感达尿道口为宜。
陆老指出压力性尿失禁因腹内压突然增高,尿液不自主流出。临床上其病因多见于盆底肌松弛所致。而骶四针能改善盆底肌肌肉力量从而增强控尿能力。又指出本病证属中医“小便不禁”的范畴,病位在肾与膀胱,涉及肺脾。多由于劳伤气虚、年老肾亏等致使下元不固、膀胱失约而致。肾俞,别名“高盖”。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有补益肾气,封藏肾精之效,肾气足,则利气化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足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穴。又因足三阴循行少腹交汇于任脉,任脉起于胞中。故针刺三阴交能补脾益肾从而固束下焦。此外,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属督脉。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之功效。诸穴配伍,使得开阖有度、下焦有束、止遗止溺、效如桴鼓。
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