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脑瘫吗?
全称“脑性瘫痪”。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时,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状群。包括影响到:智力缺陷、行为异常、四肢僵硬、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语言障碍等。脑瘫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就是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最关键的是要早治疗,早点发现患儿是脑瘫对其进行及早的治疗。因为婴幼儿的脑组织处于生产发育的旺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给予一定的功能训练,可使损伤的脑组织在不断的发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年龄越小,小儿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早期的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止患儿的肢体挛缩,畸形,也能防止患儿肌肉萎缩。
针对主要症状,不同体征,突出重点,训练先后顺序应掌握一抬头,二挺腰,三练四肢,四体操的原则。
可参照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的方法进行训练。下面分两方面为大家总结到以下:
*脸训练法
1.颞下颌关节训练
患儿被动(或主动)做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及侧方运动,协调面部肌肉张力,增强关节灵活性,恢复功能。
2.面部表情肌训练
(1)做呲牙裂嘴,咀嚼泡泡糖等动作锻炼面部肌肉的协调性。
(2)手法拿捏面部肌肉点揉相关穴位(垂根、听会、翳风、地仓、承浆穴),调节肌肉张力。
(3)照镜子练习口形,发音,吹气球等。
医疗体操
1.上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术者面对患儿双手握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双腕,术者拇指放患儿掌心。将其双臂放于体侧。
①扩胸运动
②伸展运动
③屈肘运动
④环转运动
适用范围:上肢关节活动受限的脑瘫患儿。
2.下肢操(被动、主动运动)
预备姿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握患儿双踝。
①屈膝屈髋运动
②双髋外展运动
③髋内、外旋运动
④屈、伸膝运动
⑤牵踝、摇踝运动
⑥屈、伸踝运动
适用范围:各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障碍。
被动爬行模式训练脑瘫、智力低下等患儿多因脑细胞损伤而引起的,但是人的大脑细胞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如何动员休眠状态的细胞(潜能细胞)发挥作用是治疗脑瘫、智力低下的重要手段之一。
孩子爬行,手、脚、脑并用,特别需要大脑的协调,能激发大脑发育;开发脑潜能,对脑瘫和智低的患儿特别有利。
对一般正常儿童的开发也大有作为。
爬行训练有下列好处
在婴儿发育过程中,爬是一项能够促进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好运动,甚至有关专家指出爬是以后正确行走及肢体运动能力的基础。
发达国家的医生和家长都极为重视。
从人类进化过程看,运动的发展是从原始的蠕动到爬行,再进化到哺乳类四肢爬,最后才是人类的站立及行走。
在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也有这一种系列过程类似的重演。美国医生根据这一规律,设计了一套模拟爬行被动运动,用它来促进正确爬行的出现及纠正错误的爬行姿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从脑干—桥脑—中脑—大脑都能得到功能改善。
通过一定数量的正确模式运动及主动爬行训练,就可向脑不断输入正确信息,促进脑功能恢复。
同时对脑损伤儿童常见的斜视、眼球汇聚功能差、发育障碍、动肩困难等障碍都有效果,并可使注视能力提高。因为人类12对脑神经中有10对是起源于脑干,脑干功能的恢复就能使脑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如果脑损伤,脑瘫儿生后不久就开始接受此训练,其中大部分可恢复到接近正常,个别的还可超常。
简而言之,爬行训练有下列好处:
改善脑功能,协调大小脑运动功能及小脑前庭系统功能。经过爬行训练后,小儿能较快的站立行走起来而且姿势协调。
改进脑神经功能:包括视听、平衡、语言、咀嚼、吞咽、颈肩部活动等等。
有利于小儿脑潜能开发:阻断其病理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提高运动协调能力。强制性爬行模式能使患儿视听反应加快,注意力集中,注视能力好,视觉理解和视觉理解和视觉应急能力提高,以后有较高的阅读速度,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也会有较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哪些儿童应该练爬
1.不会爬的小儿;
2.会走而姿势不好的儿童;
3.一切有脑损伤的小儿,包括脑瘫、智力低下和发育延迟等等。
什么时期学爬最好
因为人脑的80%发育在2岁以前,3岁时大脑发育基本定型。所以要抓紧时间对脑损伤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爬行在内。
训练的最佳年龄为6个月内,其次是1-4岁,康复训练越早越好。治疗与练爬相结合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爬的模式运动操作方法和要求
类似俯爬的被动运动,四肢及头颈部经过一定量的有节律的运动及磨擦向脑部输送信息,可有效促进正确爬行动作的出现、及纠正错误运动姿势、改善感知觉。通过被动模式运动结合斜坡爬行,先训练患儿匍匐爬,然后,进行越障碍爬,再过渡到手膝跪爬。
被动运动模式:初做为每次个(根据具体病情而定),每2天递增50个至每次个,一天做6次,每做完一次让患儿俯卧于斜板上向下爬,爬十余次后再做模式运动。斜坡板高逐渐向下降,经过一段时间(轻者1—2周,重者1—2个月),斜坡板降至水平位对患儿已能较顺利的进行匍匐爬。这时即可练习越障碍爬,如爬过妈妈的腿,爬过小滚筒、枕头等,使患儿自然过度到手膝跪爬。
被动运动模式的操作要求:四人一定配合协调,形成有规律的被动运动。注意掌面,足底与床面的磨擦,不断向脑部输送信息,还要注意顺水推舟,动作柔和,有节律,不可突然用力,以免造成关节损伤,对于肌张力较高的患儿应将节律放慢,以后再逐渐加快。
手部精细功能手的基本动作包括:
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两大类,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约束、推、压、触、勾状抓握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与精细抓握,前者包括球形柱状抓握及拉,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指腹捏、侧捏及三指捏。
图解抓握的发育过程
精细动作训练特点0~6个月:抓、握抓取眼前的东西——主动够物训练
7~12个月:敲打、取物、抓握、松开——训练手部的操作能力、促进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1~2岁:玩复杂玩具、吃饭、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行为——分辨能力、发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2~3岁:做组合玩具、拼图、画画等——手指协调和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举例指导脑瘫患儿进行精细动作练习,目的在于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增强手的灵活性,从而提高患儿动手能力。
01练习用拇指和食指捏东西在盘中放一些颗粒状食物,先向患儿做一次示范动作,然后指导其自己动手进行练习。必要时,可将其余3指用胶带绑在一起。
02练习用患侧手拿物品准备1~2个正方形积木,指导患儿用患侧手将其拿起。头几次练习,可对患儿进行手把手指导,并逐步让患儿进行单独练习。随着练习进程,积木要从正方形、长方形过渡到圆形,并延长手握物品时间。
03练习用患侧手抓物品将较多玩具倒在地上,指导患儿用患侧手抓拿自己喜欢的玩具,重复多次,以进行抓拿练习。
04练习翻书动作可将糖果、树叶等物品夹在书中,鼓励并指导患儿翻动书页以找到这些物品。进行此练习时,所夹物品尽量要小、薄,增加患儿翻动难度以得到更好效果。
05练习握笔动作指导患儿进行握笔练习,并逐步指导其进行写字、画画训练。
06其他练习如拧瓶盖、搭积木、拿放玩具等练习以增加手部灵活性。
举例:二指尖捏
脑瘫患儿自身体质较差,表现为抵抗力弱,体弱多病,这类患儿大多难以按康复计划进行训练。
因此,较容易出现病情的反复,或者康复效果时好时坏的情况。对待这类患儿,家长不仅要注意增加孩子的营养,而且训练也要注意适度的原则,每次训练时间不可过长,让孩子休息适当时间。最后家长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科学有效的康复,以减少脑瘫带来的危害。
END
本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了解更多,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