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的我送餐饭”
老也安,少也安,幸福晚年谁不盼?
1
项目简介
十元买一顿爱心午餐,为吃饭困难的独居老人送餐到家。
2
发起缘由
疫情期间,老人独居吃饭严重困难,公益素食餐厅“雨花斋”店义工经走访核实,决定为吃饭困难的老人每日送餐到家。
3
项目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年末,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54亿人。在老龄化浪潮的冲击下,“空巢”——成为了时代巨变的副产品,代表了高龄老人独居的生活状态。紧锁的空巢之中,藏着独居老人难言的痛。
据调查显示,我国7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达到了51.5例/10万人,在世界上排名第24位。甚至在部分村镇,老人非正常死亡却已成为“正常”现象。
在“缺乏沟通”、“重病缠身”、“自理困难”的生活状态下,任何意外的状况都足以成为压垮空巢老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老人逐渐成为被遗忘的孤岛,我们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退化为没有温情的空巢。
4
发起缘由
在疫情隔离的时候,雨花斋不能开业,可是每位雨花人都牵挂着老人——吴山雨花斋的方店长,接到了经常用餐的老人施阿姨的电话,阿姨的声音里满怀期待:“雨花斋什么时候开业?”在得知时间不确定时,阿姨有些失落。方店长赶紧询问其在家用餐的情况,听着阿姨有些支吾不清,方店长当下就感到阿姨一定是有困难。
次日,志愿者圆圆上门了解阿姨的生活,她看到阿姨比在雨花斋瘦了很多。阿姨说自己关节痛,抬不起手,连菜叶都切不动,烧一餐,至少要花三四个小时。烧好一餐,有时能连着吃好几天。因为没力气热,就吃冷的,或者用开水一泡。对她而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一个说辞,更是一种切肤之痛。看到圆圆带来的热馒头,阿姨的眼里有些泪光。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圆圆的心。
方店长和圆圆当即决定为阿姨上门送餐,也为同样困难的老人们送餐。这一念憼老之心,就是后续雨花憼老行动的初心。
买菜难,做饭难,老人在家无人伴;
行也单,住也单,多想有人来看看。
你出钱,我做饭,大家一起送餐饭;
老也安,少也安,幸福晚年谁不盼?
5
送餐故事
(一)
护老身安,保命午餐
点此亲启
送餐故事(一)
家住小营巷街道梅花碑里社区的单奶奶今年73岁是一名独居老人,患有严重脊柱弯曲及小脑萎缩,上身几乎贴着膝盖,无法直立,行走起来浑身抖动,只能腿脚拖着地面前行。
一日方店长和义工去给老人送餐,发现老人摔倒在地,畸形的身体无力挣扎无法起身的惨状。两位义工吓坏了,赶紧将奶奶扶起来。因为门口广播完全盖过了倒在地上的奶奶微弱的呼救声,门外来往路过的人根本听不见她的求救。奶奶说,自己这次摔倒一个小时就获救了,而在之前还有一次,自己倒了整整三天。
居家意外时常发生,尽管社区内的助老点会有助老员定期上门巡视,可意外却是无常的,老人随时有可能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由此,助餐点的志愿者虽然每次只能在老人家停留非常短暂的时间,但是每日一餐的上门走访探视,有效的避免了意外发生。对老人的内心来说,曾经无力自救时,她只能无助而无望的等待。但现在,她无比心安,她知道至少有送餐的志愿者,一定会来找到她。
(二)
送餐队伍意外找回走失老人
点此亲启
送餐故事(二)
今年90岁的吾奶奶和89岁的盛爷爷,家住杭州上城区太庙社区,是一对独居生活的老夫妇。盛爷爷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就是常讲的“老年痴呆”,而盛奶奶在年前摔伤骨折后一直下不来床。两位空巢老人是社区向吴山助餐点提出上门送餐的对象。
年6月15日中午,有送餐志愿者开车返回助餐点的途中,注意到路边有一位微胖的白发老爷爷独自坐着在打盹,仔细一看认出是吾奶奶家的爷爷。上前询问后,老人言语答非所问,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恐惧。见状,志愿者当即与老人家中联系。电话一通,就听到家中人因为爷爷出门很久,早已急得不行,正要报警。志愿者赶紧安慰家属不要担心,并和社区人员一同把盛爷爷送回了家。家属千恩万谢,不胜感激。
这看似偶然的幸运,也并非全部是偶然——与社区单位合作的定点送餐,在固定范围内提高了独居老人的识别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