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的临床进展如何了
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的临床进展如何了?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干细胞研究在近20年获得了诸多突破和进展。目前,我国在案允许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共有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疾病将会成为最先进、广泛的临床治疗方法。
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的作用机制
干细胞疗法可极大的改善脑萎缩患者的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行走不稳、神情呆滞等症状,从而最终使得患者能达到基本的生活自理,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移植到患者身体后可分化再生成神经元,也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同时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干细胞生长,补充减少的脑细胞,从而恢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改善大脑认知功能障碍和各种减退的功能。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功能,能在病变周围分化出大量的促神经生长因子,并能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及再生,重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网络,从而使受控于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肢体脑中风后遗症、智力发育障碍等症状得以全面的改善。由干细胞分化出的神经免疫调节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能够改善病灶处神经纤维、树突、树突棘和突触的活性,促进脑内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新陈代谢,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长期稳定的巩固治疗作用。
干细胞治疗脑萎缩的临床研究都有哪些
国内有文献报道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的案例。研究人员纳入1例女性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患者入院后接受自体间充质干细胞蛛网膜下腔注射移植术。术后有轻微发热,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术后3天,患者自觉说话较前省力,颈部发紧感减轻,复视消失,查体发现面部表情较前好转,表情肌较前协调,面部及颈部肌张力较前下降,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较前好转。在患者出院3个月后研究人员进行了随访,症状仍在进一步恢复中。
另外,还有研究报道了神经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的临床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共涉及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2-62岁,平均43岁)。随访后发现,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由此可知,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小脑萎缩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同时,另一项临床研究也探讨了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小脑萎缩的有效性,纳入了21例小脑萎缩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在19到71岁(平均46岁)之间。这项患者接受了神经干细胞小脑齿状核注射。研究结果显示,小脑萎缩患者移植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由此可知,应用神经干细胞可以治疗小脑萎缩,而且临床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