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沉淀的记忆,更是人类社会的进取和升华。谈及文化,必首先提及中国的书法。
中国书法是汉字延续五千年中华文脉之根,汉字始终是中华民族最基础、最根本的载体。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而我们每个人,则是土壤里生发的一粒种子,汲取有营养的空气,吸吮土壤的福泽。
传统文化书法的传承全民族文化的自信,也让我们更加理解、认识、融合外来的文化,使中国文化稳步地走向世界。
怎么学习书法?什么年龄适合学习书法?成为近代书法人传承的思考话题。
近年,在全国兴起书法热。软笔书法展览、硬笔书法展览,都积极地如雨后春笋,铺遍各大城市,乡镇。
河北霸州诗书画的传承,也同样在经历几十年的断流之后,涌现出一批热爱诗词书画的传承队伍。如“霸州古风诗社”、“霸州翰林书画院”、“霸州硬笔诗书画协会”“霸州胜芳诗书画协会”、“霸州市信安诗书画协会”……
杨振明老师的作品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前人创造历史,后人就要接续历史。
很多诗书画协会里的主力人物都已经在六十岁之上的居多。我老师霸州翰林院的杨振明老师总跟我说:“书法要写好,必须从小写。作为书法教学者,你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小手,让他养成习惯性,来握笔,来喜欢上笔。
人的器官是有记忆的,你从小爱吃的菜,喜欢的玩具,家乡在哪?都会让你有很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会跟随你一辈子。老辈人有句“三岁看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都有这个道理。
学习书法,同步于认字,我认为最好的年龄真的得从六岁,就可以开始了。对于写字,我也有一些想法,运用到了书法教学中,并且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不以善小而不为现在分享给大家一点小心得。几年前,我收了一批开始六岁以上的孩子,学习写字。首先,他们来时,我没有让他们拿笔,而是先学习“打坐”!对!“打坐”!很多人会问?这是什么意思?
不静心,写出来的笔画会粗细不均匀,甚至东倒西歪,跟刮风的差不多,那笔很不不听话呀!
古有高僧佛念经打坐。练家子会早打拳,晚练字,睡前打坐。瑜伽师会打坐静静心。修禅人会打坐,从内心发下菩提心,修得如意果。
道不是让孩子们来打坐念经,能坚持静坐,身不动,心稳,手自然会稳下来,笔也会听话起来。老师说过:练字就是修行!老辈的书法人说的一定是有道理的。
优秀小学生卖油翁的一句“唯手熟尔”,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规律。同时,“字全在流顾之间”没有静心,没有意念的定力,很难做到坚持。
我老妈八十几岁了,岁数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前两年,小脑萎缩有点严重,会经常害怕,离不开人。大夫开的药方只能是吃药维持。
母亲是个乐观的人,从小读过私塾,认得一些字《三字经》、《四字经》之类的。从小也学过毛笔字。时间久了,长大也没再写过。
我和姐商量,听说写书法的老前辈都岁数不小了,常写字,心手合一,不仅陶冶情操,更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绝佳妙方。
注意休息休息据说历代书法人平均寿命约80岁,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文征明89岁…
我们就给母亲准备好了纸笔,开始学习练写毛笔字。
练字之前,我们哄着母亲一起放音乐,打坐!背《四字经》。过了几天,我们就开始用毛笔描红。渐渐地她每天坚持写字,身体越来越好,她还经常督促我们要先读书静心、再写字。
常练篆书可补肾养精,强筋健骨,增强记忆力。常练隶书端庄大方,神韵内敛,可益肺固表。常写楷书笔法沉稳,可培育脾胃之中气…
岁高龄的马老岁高龄的马老在病床上完成了《夜谭续记》。马识途文学奖设立于年,是马识途先生在百岁生日之际将书法义卖的多万元捐赠给川大教育基金会设立而成,用于资助和奖励热爱文学但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年1月,马老再次举办书法义展,并将义卖款项万元再次捐赠。自奖项设立以来,已累计奖励支持了96位川大学子,共支出奖金22万多元…
这便是书法修行人的因因果果。今日练字,开始走起啦…
练字修心养性,同时也是一种修行。安然度今生,花开静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