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刊登了医院老年医学/神经内科副主任万洋分享的一个病例:
是一位40岁的男性,因为反应迟钝、性格发生改变前来就诊,经过仔细询问,发现他长期大量饮酒,当经过了临床评估、神经心理测验、抽血检查、头颅MRI、脑脊液检查等等,发现他的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最终诊断为“青年发病型痴呆”。
不过最后经过戒酒及时的补充维生素,叶酸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在逐渐的提高。
听到痴呆,一般都会联想到的是老年人,但是“痴呆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于是进一步的细分,将发病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并列归属于“青年发病型痴呆”。
在年8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Neurolog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有万人患有青年性痴呆症。
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喝酒会致“痴呆”?
长期大量酗酒、嗜酒对酒精依赖症患者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酒精之所以损害健康的脑组织,是因为乙醇能直接通过胃黏膜吸收入血,并很快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酒精属于一种亲神经物质,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能直接杀伤脑细胞,使之溶解、消亡、减少。长期饮酒者脑细胞死亡速度会越发加快,脑萎缩也会越来越严重。伴随脑血流量的减少,脑内葡萄糖代谢率、脑神经细胞活性均减低,大脑的功能也在不断下降。
长期喝酒就会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对大脑产生损伤,而且伴随营养不良和肝功能障碍,也会对大脑的危害起到雪上加霜的效果。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喝酒时一般很少吃东西,这会加速酒精的吸收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更加严重,根据大量的研究证实,酗酒本身就会抑制事物的摄入,而影响肠胃功能干扰消化吸收和代谢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另外酒精还可以抑制蛋白质合成慢性酒精中毒病人进食减少蛋白质,蛋白质缺乏就越明显,大脑组织得不到必需的营养补充,脑功能和脑萎缩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
今天可得告诉你,喝醉一次,伤脑六周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喝酒之后就算清醒了,大脑仍然会在六周之后受到酒精的影响。
西班牙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德国中央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90名酗酒男性进行了大脑扫描。
把这90名酗酒者的大脑磁共振成像和36名没有饮酒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酗酒者大脑白质的持续蜕变过程。
通过扫描显示,受影响最严重的两个区域是海马和前额皮质,在酗酒者在清醒后的两周(左)大脑中的电活动(蓝线)明显少于(右)。经过不断追踪发现,在往后一个多月的清醒状态下,大脑中含有神经的白质任然在不断变化。
就算清醒之后,它们还是会继续改变大脑中枢神经的交流方式,这会使大脑中控制情绪行为和记忆的区域受到一定的影响
喝酒者即使在之后两周后都不饮酒,大脑电活动也会明显少于不饮酒者。《JAMAPsychiatry》杂志也显示,就算已经停止喝酒,这些变化还是会持续多达六周,所以要戒酒。
什么是“青年型痴呆”?
万洋医生说道,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痴呆”痴呆严格来说不属于疾病,而是一种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症状原因很多,比如阿尔兹海默症、脑卒中、感染、营养代谢、肿瘤都会影响。
再来了解“青年行”,这个词痴呆,一般是老年人比较容易患的病,很少在青年人群中发现,所以青年性痴呆是指65岁之前发病的,痴呆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会能力在所有痴呆患者中不到十分之一。
“青年型痴呆”的症状与老年人中观察到的表现相似,也是出现记忆力下降,行为改变性格改变的,但青年型代痴呆更为复杂行为性格改变表现更为异常,当出现异常时首先考虑焦虑症抑郁症等,一般在早期很难识别,发现记忆力减退时,可能他们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结语:在《柳叶刀》18年的时候发表的一篇文章,“适量饮酒有益”的说法,根本就不存在!最健康的饮酒水平是滴酒不沾,所以还是要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