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保健品的真假面孔
TUhjnbcbe - 2024/10/25 16:42:00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本文转自:中国水运报

不法分子打着养生保健幌子的“保健品坑老”骗局,手段层出不穷,常常令人防不胜防。虽然这些手段早已被曝光,但还是有老年人不断被骗。甚至有老人为了购买保健品,不惜花费数几十万,将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都撂了进去……那么,这其中究竟有哪些伎俩和套路?如何避免陷入其中?

保健品的消费误区

误区一:保健品能治病

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品辅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对症,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误区二:拿保健品当饭吃

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不太科学。

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误区三:过量服用保健品

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还引发毒性反应。

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误区四:撇开医生胡乱买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误区五:价格越贵越好

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作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的投入少之又少。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然畸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前者差多少。

误区六:迷信“高科技”

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纳米、量子、磁场、生物电、基因、干细胞等)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消费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例如某干细胞产品宣称可以治疗癌症、脑萎缩、帕金森、艾滋病、老年痴呆等众多疑难杂症,事实上,干细胞目前多运用于医疗领域,应属于医药生物方面的产品。目前,在我国,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可的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白血病的治疗,而不少企业却打着干细胞的名义忽悠老年消费者。

误区七:羊奶一定比牛奶好

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管是牛奶、羊奶还是驼奶,都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它们的成分不尽相同,可奶毕竟只是食谱的一部分,对人体健康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某一种奶,而是整体的膳食结构。因此,这些奶之间的差异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很难进行简单比较。

误区八:保健品让人长寿

很多老年人热衷买保健品,希望通过这些保健品延长自己的寿命,其实是不明智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寿命与四大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占15%;二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占17%;三是医疗卫生水平,占8%;四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占60%。调查显示,长寿老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心态平和;起居有规律,睡眠质量好;饮食有节,不挑食;喜欢劳动,闲不住等。所有长寿老人都认为心态好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因素。

误区九:“长寿食品”能长寿

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被称为“长寿之乡”,并衍生出许多“长寿食品”。然而,因“长寿食品”夸大宣传遭消费者投诉的情况却时有发生。

例如,五谷杂粮长寿养生产品天然坊生产的“长寿龟苓膏”等因消费者投诉宣传各种药效和疗效,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处

。事实上,“长寿食品”多为普通食品。

擦亮双眼看清套路

可治疗种病?假的!

医院健康科普医生纪光伟曾发现某保健品宣称可以治疗种疾病。经过调查,他发现这类夸大、虚假宣传的保健品广告很多。

纪光伟举例:青霉素只有一个功能,就是消炎治疗,没有其他的功能,现在青霉素仍然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包治百病,保健品就更没有这样的功能了。

患者出镜做广告?假的!

在一些广告中,往往有病人拿着身份证,标记着家庭住址,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宣传疗效,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

纪光伟曾遇到真实的案例,一晚期直肠癌的病人已经确诊一年多了,如果不是形成了肠梗阻,她还不愿意来看病。纪光伟询问后了解到,这位病人轻信了假保健品,她还给这款保健品做了广告。在宣传册上,老人谎称自己吃这款保健品治好了病。

后来,老人的儿子说出了实情,之所以为保健品公司做代言,是为了获得元的优惠。

打“黑科技”旗号?假的!

许多假保健品利用人们对高科技的迷信,往往打着“纳米技术”“基因工程”“航天工程”等幌子,利用大家对科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达到行骗的目的。

纪光伟曾在一张报纸上看见一个“中国生命基因工程科学研究院”推出的广告,经过查询,发现根本没有这样一个正规机构。

天上掉馅饼?假的!

纪光伟发现很多保健品往往通过买二送一、买三送二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这是利用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要以为自己是幸运儿,撞见了大便宜,说不定你就进了对方的圈套,成了被骗的冤大头。

养生保健有讲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有需求。但全国各地消协汇总的数据显示,年有关保健食品的投诉共件,包括质量、售后服务、虚假宣传等问题,涉及老年人的投诉相对突出。保健食品,应该怎么选?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正规企业生产的保健食品均有国家行政机关许可使用的“蓝帽子”标识,标识下方还有“批准文号”。

该负责人提醒,不正规的保健食品营销套路很多,最突出的是夸大宣传、利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其典型表现是将“普通食品功能化、功能食品疗效化”,把根本不具备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包装成具有保健甚至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的“灵丹妙药”。

“消费者须谨记,凡声称对某种疾病具有预防、治疗功能的保健食品或者普通食品,都是违法的。保健食品主要功能是辅助、促进、改善人体机能,但不能用于治疗。”这位负责人说。

小贴士

●保健食品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正常饮食。

●保健食品要遵循适度原则,消费者应根据自己或家人的体质状况,选择最适合的产品,不要盲目食用,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

●到正规商超、药店购买,并索要销售凭据。认清、认准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购买商品切记索要发票等正规票据,不要通过路边摊、非法会销、传销等方式购买保健食品。

●不要因为所谓的“价格优惠”大量囤积保健食品,掌握按需适度的原则,选择适合自身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的保健食品。

●不要笃信价格越高、功能越好,不贪图小便宜,不相信任何包治百病的神话,对于大额消费,务必查验商家资质、产品许可情况,查询企业相关登记备案情况。

●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或备案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国家禁止传销和利用包括会议、讲座、健康咨询在内的任何方式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

●消费者如对产品有质疑,或发现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请拨打投诉举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健品的真假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