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看到有高中同学沉痛发布悼念李德普老师的消息,悉知李老师于年10月20日21时38分离世,享年八十六岁,顿时感到一阵眩晕心悸,真想一步跑到他灵前,一跪三磕谢师恩……泪眼几度模糊,往事历历在目,恩师音容笑貌,一切恍然如昨。
我年秋天步入商丘县一高的大门,李德普老师是我高一时的班主任。他正直、严厉但为人好,心地善,在师生中有口皆碑。上学期间,同学们大都来自农村,家庭相对贫困,李老师担心我们不善管理生活费用或者发生钱财意外丢失情况,要求我们每个人的存折和多余现金都交由他保管。一次周六放学后他让我去他家里吃饭后,他从衣兜里掏出20元钱递给我说:“我看你存折上只剩下一块多钱了,正长身体呢!要多吃点!”平淡的话语里裹着浓浓的爱意,我双手颤抖地接过钱,心里充盈着温暖。
一次课间操后,李老师说,你来家里一趟吧!我心生忐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或者班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没想到,刚进家,李老师便打开刚蒸的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让我吃:“韭菜鸡蛋馅的!好吃!”我已经馋得直流口水了,便拿起又白又大的包子狼吞虎咽起来,就这样一口气吃了四个还喝了一大碗鸡蛋汤。“还吃吗?带走两个吧,下午饿了再吃!”不由分说,他又往我手里塞了两个包子。在路上我实在忍不住,又把那两个包子吃掉了,吃得很过瘾,直打饱嗝。至今想来,唇齿留香,那应该是我人生中吃得最香的包子了,终身难忘。
作为班长,我和他交流比较多。一次晚自习后,我们一起去操场散步,他问我:“我脾气坏,性格急躁,学生会不会忌恨我?我的学历也不是很高,能不能带好你们这些学生?我命运坎坷,家属因病去世又当爹又当娘,我经常反思自己,作为家长能不能教育好儿女,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能不能带好这个班级?你作为班长要多替我做些工作呀!”作为一名在我们心中非常严厉的老师,能经常反思自己,放下架子与一名学生推心置腹,坦诚畅谈,令我深受感动。“静坐常思己过,”这是李老师终身遵守践行的人生格言,也一直深远地影响着我。还有这一桩桩小事,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串串闪亮珍珠,照亮我的前行之路。
李老师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他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人格魅力也一直感化着我们。因上学时酷爱写作,投稿也是家常便饭。一次,我写了一篇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稿子,并借了同学余德强的自行车去商丘日报投稿,回来后便把自行车锁在教学楼前,哪里想到,晚上放学时,自行车找不到了,我急得差点要哭,李老师便拉着我去找教导主任贾善交、找校长沙运启说明情况。那时候,我们的伙食费每个月才二三十元,而一辆自行车需要二百多元,学生怎么负担得起呢?沙校长、贾主任都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他们关心学生疾苦,体谅学生实际困难,了解事情的原委后,让学校代我向我同学余德强给予了赔偿。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世,及时了解事实真相并帮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社会美德。通过这件事,我对商丘县一高领导和老师们心怀感激,与李老师也走得更近了。
就这样,李老师一直默默地牵着我的手,在学识和为人的世界里徐徐前行。就这样,我和李老师成了忘年交。在我心中,他亦师、亦父、亦友,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能与他见面就会十分想念。后来,我高中毕业步入大学校门,每到节假日,仍会抽空去看望他。
记得那是年的春天,泡桐花开,油菜花艳,我坐火车到商丘火车站转1路车再至商丘古城,去他家探望。途径大成殿、明伦堂,这些明清归德府儒学所在地,让人感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赵匡胤的栓马桩、硕大的六七百年的皂角树枝繁叶茂,辉映着的他的家,也不由得不让人心生敬畏。李老师在我的印象中,面孔是严肃的,头是昂着的,走路的姿势是硬朗的,走过的路是正直的,他步伐稳健,目光端庄持重,就像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不出现在天空,它出现在我心中,鞭策我怎样做人,怎样做堂堂正正的人。许多年来,这些画面一直定格在我脑海里,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我大学毕业后,每一个新年前,我都按时给他寄送明信片,后来每次看望他他都给我提起这件事,表情显得异常兴奋。真没想到,一张贺卡就让他充满幸福,甚至整个房间都弥漫着喜悦。年前后,李老师患上了小脑萎缩,从此他的记忆不断被吞噬,渐渐忘了重要的过往,甚至忘了自己的名字,但是居然没有忘了我。那次,我去看他,在睢阳区水利局家属院他暂时居住的家中,李老师一见到我,眉头立即舒展开来,眼睛里有了光彩,嘴角也轻轻上扬着,那一刻,孩童般纯真的笑容肆意地洋溢在他沧桑的脸庞上,他一把拉住我的手说:“公涛,你怎么来啦?”正照顾他的师母徐老师感到诧异,对我说:“他的很多亲戚朋友他都不认识啦,竟然还能叫出你的名字!公涛,你一定得多来陪陪你老师,多说说话,说不定对他的病恢复有帮助。”我频频点头应允,那一刻,阳光透过窗户洒了一地,照在我们身上,竟是如此温暖。
于是每年节假日,尤其是春节、中秋节,我更殷勤地去看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他身边坐坐。他每次见到我就好像突然“清醒”了一样,笑容孩子似的灿烂,这让我感到欣慰,也感觉踏实。后来在师母的悉心照顾下,他竟然慢慢痊愈了。我一直觉得,我和李老师多年的师生感情已深入骨髓,和记忆无关。那之后每次去拜访他,他都拉着我的手,说很久很久。
我曾给李老师写过两首诗,一首写于年3月16日,是一篇《退休李老师》:李老师退休了/唯有称呼没有退休/认识他的人仍亲切的喊着李老师/李老师手里经常提着几根芹菜/在院子里给放学后的孩子们讲故事/芹杆可以做教鞭/芹叶可以做大红花/他和孩子们依然陶醉在课堂中/李老师年轻时是乌发的先生/退休后满头银丝如霜似雪/这是他亲手一根一根拈白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似乎谁都知道/似乎谁都不知道/李老师每天严肃的在院子里溜达/唯一令他沟壑纵横的脸上展开笑容的/是曾经的学生三三两两的来看他/这时他俨然又是神气的先生/一遍又一遍的叮咛着/修身齐国治天下。另一首大概写于年中秋节前,当时去他家看望他回来的路上,看到师母照顾他很好,脸上洋溢着晚年的幸福,感动之余,提笔写了《七律/中秋探望恩师感赋》:“耕耘教育做黄牛,寸草春晖鬓发秋。似水情怀弘道义,擎天事业竟风流。光阴荏苒清贫厚,岁月参差幸福稠。佳节逢师添喜悦,油然敬意涌心头。”我写了又读,读了又改,就这样写着、读着、回忆着、感恩着,泪水时常无声滑落,打湿键盘。泪眼朦胧中,依然是昔日的校园、年轻的老师、还有镌刻在少年青葱岁月里的师生情长……
“诗满人间,画满人间,恩师德泽润心田;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桃李芬芳满人间……”敬爱的李老师,千言万语、诗词歌赋都说不完、道不尽学生对您满满的爱啊!
这几年,李老师的病越来越重,连生活也不能自理了。年8月我调西平任职前夕去看他,他紧紧拉住我的手,眼泪一直流个不停。期间也很想回去看他,但因为疫情和假期值班等原因,没能如愿。今年春节,因为工作实在太忙也未能成行,只好买了礼品,托朋友代我前去探望慰问,碰巧师母外出,李老师病卧在床,敲门一直没人响应,朋友便只好把礼品放在门口,没想到竟成了我对他最后一次没有谋面的探望。
我一直感慨,能作为李老师的学生,是一件非常有幸的人生快事!这么多年和李老师相遇相知,这种超越血脉的亲情深入骨髓,铭心刻骨。现在谨以此文纪念缅怀,深表对李老师的感恩、敬意、钦佩和铭记之情!
李老师走了,然而一盏灯却亮着,灯光中,依稀看见他曾走过的路。他思想的光芒将长久留在我的精神世界里,照我前行,高山仰止,永无止境。(候公涛)
编辑:李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