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劳动者风采杨菊雁福利院里的喜乐人生滇西
TUhjnbcbe - 2024/9/11 18:10:00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www.t52mall.com/

她以龙陵县社会福利院为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爱心、耐心、细心、孝心和责任心诠释着“尊老爱幼、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为院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大家庭”。她就是刚刚荣获年度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的杨菊雁。

“杨大爹,今天感觉怎样?格好些呢?来,我们帮您翻翻身,清理一下伤口。”2月3日中午时分,保山市龙陵县社会福利院院长杨菊雁又来到杨所兴的宿舍,和护工一起帮老人家翻身、清理伤口。今年81岁的杨所兴因小脑萎缩、行动不便,不小心摔倒导致左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医院手术治疗回来。由于疼痛,老人家经常耍性子不配合,杨菊雁和大家一起悉心照料,每天定时给老人清理伤口、翻身,老人家慢慢好了起来。

这边刚忙完,杨菊雁又急着给相关部门打电话咨询补办身份证的事情。院里又来了一位新院民,老人家是一名独居老人,寨子里的邻居都搬迁了,他因为多年深居简出,适应不了搬迁点生活,邻居帮助他搬到新家三四次,他硬是要回到原来的地方独居。老人家用火不小心,房子失火,身份证等都在大火中烧掉了。来到敬老院后,杨菊雁和工作人员耐心劝说,温馨陪伴,通过两天的体验,老人家表示能安心住下了。杨菊雁询问清楚后,安排专人带着老人到服务窗口办理了相关手续。身份证有了着落,老人家终于放心了。

这样的暖心场景是杨菊雁的工作常态。春节临近,在干净整洁的福利院院场上,记者看到老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享受着冬日的暖阳,不时传来的欢笑声让这里和谐满院。一位80岁的老人家笑着对记者说,杨院长待我们比自家亲闺女还亲,她是个好人呢!

“把老人们当成我的亲爹娘”

龙陵县社会福利院坐落在龙陵县城西山坡公园旁。在杨菊雁的办公室里,多年前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至理名言被挂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是孟子在描述他对理想社会时说的一句话。这也是我们福利院所有服务人员不懈奋斗的目标,那就是养老服务更贴心,老人生活更舒心。”杨菊雁这样评说自己的付出和成就。

“孟子的这句话和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回顾这些年党和政府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很多方面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杨菊雁高兴地说。

正和记者说话间,一位老人急匆匆来到办公室门口,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旁人听不懂,但杨菊雁已心知肚明。她立即走出办公室来到院场上,找到了聋哑老人王焕娣。原来,今年78岁的王焕娣又耍性子了,把帽子扔在地上,无论别人怎么劝说都不戴,还气呼呼地咒骂着。杨菊雁坐到王焕娣旁边,把地上的帽子捡起来拍拍,在自己的头上比划着,并告诉她戴着暖和又好看。杨菊雁的言语行动把老人逗乐了,老人家终于把帽子重新戴好。

“王大妈个性比较强,我刚到福利院那年,老人家的‘问题’比较多,经常有院民来打‘小报告’,说她会乱翻别人的床铺、乱拿别人的东西,还经常从花坛里拿了沙土撒给其他人。这样一来,其他院民就不愿靠近她。”杨菊雁向记者介绍道,“由于王大妈不会说话,一开始她要表达的意思我也揣摩不懂,见她和别人闹我就批评了她。70多岁的老人眼泪大股大股地淌下来,还赌气不吃饭。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当时也没什么办法,只是跟着她流眼泪。后来,我多次走到她身边,经常和她说说话,劝导她要与其他人好好相处,不要打扰伤害到别人。经过长时间的开导劝慰,如今老人家的脾气已经好了很多,即使耍小性子也不会影响伤害他人了。”

杨菊雁的一句“当时没什么办法”道出了她刚进福利院时的真实情况。

今年43岁的杨菊雁于年参加工作,在小学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19个春秋。年,她一心想着为家乡养老事业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毅然决然地投身养老服务事业,并担任了龙陵县社会福利院院长。

“刚入福利院时最大的困难是交流,院民大都是聋哑、智障残疾老人,生活不易啊。如何尽快走进他们的心里,我一时找不到方向。以前我能管好几百个学生,可如何管好这几十个院民,的确让我无所适从,非常着急。”做事一贯风风火火的杨菊雁回忆道。“后来我想着,即使智力再弱的人都能分得清好坏,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爹娘真心实意地来对待,从饮食起居、情感交流、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入手,时间长了老人们慢慢就能感受到了。”

“久病床前有孝子”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在福利院,杨菊雁用她的大爱和担当把这句俗语变成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杨菊雁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把每一个老人当作自己的家人,在她面前只有老小之分,没有男女、干净与否之分。院里有的老人从来分不清男女厕所,甚至不会上厕所,不会自主洗澡。她摒弃性别观念,带领全院职工做好服务。当老人把大便拉在地上,她二话不说拿起工具清扫;老人生病或者耍脾气不吃饭,她总是和职工把饭菜端到床前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帮助失能老人洗澡、理发、剪指甲、洗衣服、洗被褥是她的家常便饭;对病重老人,她带领职工全天守候,帮助他们按摩、翻身、清洗大小便,以杜绝褥疮发生。院民互相打闹,她总是耐心地开导他们;每个月为八十岁以上老人组织一次集体生日。从点蜡烛、唱生日歌、切蛋糕、吃长寿面,每个流程一个不少;有老人半夜得急病,杨菊雁总是毫不犹豫地钻出被窝第医院急救。对病重老人,她不仅经常看望,还总是安排好工作人员全天守候。谈到去世的院民,杨菊雁非常伤感,进入福利院5年多时间,她和工作人员已经为15名因病去世的老人养老送终。

在阳光灿烂的院子里,81岁的院民李顺仓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个大家庭相当好,每天饮食起居她们都帮我们招呼得好好呢,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大家茶余饭后看看电视、在院里散散步、聊聊天,有能力的院民会和职工一起打扫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就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

如今,在杨菊雁的带领下,全院职工把所有的老人都当作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长辈,用真爱为他们服务,用行动恪守着“尊老爱幼、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全院的“孝”文化建设蔚然成风,吸引了众多的社会组织、学校、单位、爱心人士走进福利院开展敬老、爱老、孝老文化互动。目前,全院入住的75位老人,他们的年纪从40多岁至93岁不等,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采访当天,正是王宗旺老人的93岁生日,他感慨地说:“以前没有人为我过生日,来到福利院里我已经过了好几回了。我们这个‘家’真温暖!”

“我爱我们这个家”

除了老人,目前在龙陵县社会福利院里还生活着12个孩子,他们中小的就读着幼儿中班,大的就读着高二。杨菊雁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尽其所能地照顾好这些孩子。

“孃,您身体好吗?弟弟妹妹听话吗?我在学校一切都好,您在家要照顾好自己,我马上就放假回家了,您不用太过牵挂。”近年来,这样的电话杨菊雁经常接到,有叫娘的,有叫妈的,有叫孃的。电话这头的杨菊雁,脸上总是洋溢着甜蜜欣慰的笑容。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懂事,她既开心又自豪。

杨菊雁刚到福利院工作那年,当时院内只有2名儿童,36岁的她一下子又多了两个“儿女”,而杨菊雁知道,全县需要救助的困境儿童还很多。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照顾,杨菊雁向局里申请会同律师事务所顾问组成专门的检查组,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到各村社区入户检查监护人履行供养义务情况,了解困境儿童生活,切实压实供养责任。对不认真履行供养责任的家属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于确实不能保障的,立即纳入集中供养。

首先发现的是兴昌(化名)家祖孙三人。兴昌六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父亲经受不住打击常年萎靡不振,以酒度日,年2月7日因酒后翻摩托死亡,丢下读初一的兴昌、读大学的兴权(化名)和84岁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哥哥兴权虽然已经十九岁,可家庭的猛然变故让从未经事的他慌了神,横冲直撞找不到出口。慌乱中,他拿着挂包责任人给的慰问金跑去赌,想着走捷径赚钱“养家”。村委会领导和邻居都批评他不该拿着低保还去赌钱。兴权觉得憋屈极了,他偏激地认为没有父母,邻居欺负他,领导羞辱他,于是破罐子破摔,跑到村委会大吵大闹。兴昌也像个小豹子,在学校谁都提不得父母,一言不合就和同学打架,原来乖巧的他一下子成了问题学生,抽烟、喝酒、打架,尽跟老师对着干。

杨菊雁来到他家,像妈妈一样耐心劝慰,告诉他们:“眼前的不幸,不是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你们遇到困难,镇村领导及时为你们申请低保、临时救助帮你们渡过难关。党委政府是你们的后盾,要晓得感恩,认真读书报答党的关怀。”

之后,奶奶和兴昌被送到了福利院。兴权在杨菊雁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下,振作起来回学校继续上学。

兴权虽然年纪大不能算福利院的孩子,但每次放假,杨菊雁像妈妈一样给他买米送菜,开学帮他申请临时救助。就这样,兴权顺利毕业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第一次参加教师节,校长还让他当主持人,初尝成功喜悦的兴权在“孃,您就是我的亲娘,以后您在哪,我的家就在哪!”

兴昌也在不断进步,从班级倒数的问题学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高中,并且在班级中名列第一,在升高二的考试中荣获学校奖励,现在的兴昌学习劲头十足,乐观向上。他对记者说:“福利院就是我的家,我爱我们这个家!”

“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曾经失去了亲情的陪伴与呵护,失去了家的温馨和依靠。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党和国家的民生兜底好政策,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我每天的生活都是喜乐和充实的,相信我们大家的笑容会更灿烂,生活会越来越好。”杨菊雁说。

(徐静)

1
查看完整版本: 劳动者风采杨菊雁福利院里的喜乐人生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