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发言
(年11月10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描绘了美好蓝图,特别是《建议》对残疾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深受鼓舞。残疾不是哪一个人的痛苦,而是人类的痛苦和困境。残疾人过上更好的生活,首先是身体得到康复。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康复是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康复以现代化的手段修复和重建残疾的生命,使之获得新的机会。只有身体康复了,残疾人家庭才能摆脱痛苦,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我国有万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迫切的需求。
我来中国残联工作十二年,去很多地方调研,特别是到农村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我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我去过河北农村的一户人家,家里有四个残疾人都没有得到康复,我看望过农村贫困家庭的瘫痪老人,我摸摸老人的手,她没做过康复,手已经完全挛缩了。医院,康复大厅挤满了做康复的脑瘫孩子,医生说最多一天有个孩子。我知道,陪伴的家人心里该是多么焦急,我们的康复能力远远不够。
除了疾病、遗传等造成的身体残疾,每天各种事故也造成很多残疾人,特别是颅脑和脊髓损伤造成的瘫痪者,若不能及时康复,就会终身残疾。我国有50万处于植物状态的残疾人,这样的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压力,世界先进国家已有脑唤醒治疗和护理。我们要高度重视残疾康复,加快培养专门人才,为千万个家庭带来希望。
目前,我国康复学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这些年各省区市都建设了康复中心或机构,但是康复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我调研过很多地方,包括青海、新疆、内蒙,总的来看,康复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一些地方的康复机构人员没有专业知识,更没有现代化康复专业的水平。残疾人的幸福感首先是没有痛苦的生活,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建成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山东省、青岛市等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康复大学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现已开工建设,期待“十四五”建成建好康复大学。建议将康复大学正式定名为“中国康复大学”。康复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高层次康复人才的大学,从推动到建设寄托着千万残疾人和家庭的期望,也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康复大学理应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体现它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担当,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康复事业。康复大学一定会为生命的修复和重建,为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推动康复医学成为一级学科。世界卫生组织将预防、临床、康复、保健四大医学称为一级学科,而我国康复医学还是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康复不再是医学的附属,也不仅限于康复治疗,而是涵盖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康复工程等内容。建议把康复医学作为国家的一级学科建设,同时完善康复医学的二级学科,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的融合,创建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康复学科体系。康复要和预防、临床、保健一起构成保障人民健康的完整体系。
第三、研究制定康复人才培养配套政策。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事业、医疗卫生健康工作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相关部门完善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执业认证、职称晋升和职业成长等配套政策,建立和健全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和政策保障。康复一定会为健康中国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艾博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