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有这种经历吗?
大人拿着筷子在杯子里蘸酒,让你舔一舔。
当你看上去“能喝酒”时,家长还引以为豪,觉得以后在社会上肯定混的开。
可大人们是否知道,这种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武汉发生了类似事情。
爸爸主动倒酒锻炼儿子酒量
13岁男孩灌下二两白酒后神志不清
▼
2月12日21:00,医院急诊科,一名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冲了进来。
“医生,您快来看看我的孩子怎么了?”
正在值班的副主任医师刘霖还没靠近,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酒气。只见孩子满脸通红,怎么都喊不醒,高度怀疑是急性酒精中毒。
一起陪同入院的还有孩子的妈妈,她说,儿子欢欢今年13岁,当晚全家人参加从国外回汉过年姑妈的送别宴。爸爸王先生为了锻炼儿子的酒量,主动给欢欢倒了一杯白酒,大概二两的样子。
酒下肚没多久,欢欢就睡着了。起初大家也没当回事,直到宴请结束,才发现孩子全身滚烫,怎么都喊不醒。
幸运的是,经过紧急的催吐和输液治疗,凌晨2点,男孩慢慢恢复了神智。
“以后再也不敢拿伢的身体开这种玩笑了。”2月13日,看着经过治疗已经清醒的儿子,王先生一脸悔恨地向医生保证。
中国式逗酒
正在残害无数儿童
▼
逗孩子喝酒,看他滑稽的表情,大人们很开心。但无数家庭,因贪图这种好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很多家长都以为把酒给孩子抿上一小口或者用筷子蘸一点舔舔没事,其实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刘霖指出,酒精对孩子的伤害远比成年人大。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肝脏的发育和代谢功能还不完善,对乙醇的耐受力和分解力较差,即使是度数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积在体内而引起中毒。
尤其是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酒精毒性更敏感,可能导致大脑受损、引发癫痫甚至危及生命。
A.酒精性脑萎缩;B.正常端脑
这几个逗酒误区
别再犯了
▼
误区1:少量喝点酒没关系
“这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又不傻,谁会给孩子喝这么多酒?不就是拿筷子蘸下尝一点嘛!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俗话说,三岁看一生,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你的逗酒行为,可能是在培养未来的酒鬼!
而且,你还用你的无知糟蹋了孩子的身子!
误区2:小孩喝点酒就上脸,以后准能喝
“男孩子不喝点酒,以后怎么闯社会?来来来,酒量就要从小练起。”
当孩子浅尝之后,脸发红,好事者就会说:瞧,这孩子以后准能喝!
请问是周公给你托的梦吗?玄乎得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呢!
误区3:小孩喝点啤酒没关系
“啤酒是‘液体面包’,容易消化,且含有维生素B、磷、钙等有益身体的元素,让孩子喝些应该可以。”
简直是天真,啤酒中也含酒精好嘛!只要有酒精,就有可能引发酒精中毒。
通常市面上的啤酒含酒精量为3%-5%,相当于一杯ml啤酒中含有酒精:
刘霖医生也发出提醒:我国《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中指出,酒精成人致死剂量是克~克,儿童约25克,婴儿只要6克~10克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和小孩,成年人千万不要劝其饮酒。
误区4:红酒加饮料(碳酸)一起喝,没关系
“红酒和碳酸饮料,更配哦”
请问你们那没通网吗?
虽然红酒加雪碧更甜更好喝,但法国人花了几百年,好不容易把红酒中的甜味给去掉,你现在加碳酸饮料又把甜味给加了回来!
误区5:这么大了可以喝酒
“孩子都10岁了,应该可以喝酒了吧。”
这么赶着盼着孩子喝酒,请问你是什么居心?你这是犯法知道不?
按照中国法律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
民法上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
如何优雅拒绝逗酒
▼
第一招:人为隔离
如果这种条件不允许,那就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
入座时不靠近喝酒的人群,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制止逗酒行为。
吃完饭马上离桌。
第二招:寻找替代品
如果不好拒绝别人对孩子的挑逗,那不妨移花接木,以牛奶、果汁饮料代酒。
孩子保准会被你手中的饮品所吸引,这时候,他们也不好再继续逗了。
第三招:让孩子自己拒绝
孩子稍微大点,能说得进道理了,那么就要多给孩子灌输:小孩子不能喝酒。
稍微识趣的,也不会让孩子硬喝。
记住两句话
别再给孩子逗酒
别人再给孩子逗酒
一定别留情面
来源:武汉晚报、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