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指的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他们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可能有器官功能减退,有的可能遭遇意外无法自理……
无论是老人,还是家有老人的家庭,最大的期盼就是身体健康。如果家里有了“失能老人”,对许多家庭来说,意味着沉重的医疗费和心理负担。
据卫健委统计,我国有超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这些老人的养老及医疗问题,直接影响了约1亿户家庭。“老有所养”成了生命最后的尊严。
被社会遗忘的老人们
01
吴爷爷,在退休前是*工行业献身国防的老兵工,退休以后便来到北京一家养老机构安家落户,一待就是4年多了。
吴爷爷在进住养老机构之前就走失过一次,家人医院就诊。医院诊断后,吴爷爷小脑萎缩、记忆受损,属于中度老年痴呆症。
吴爷爷住入养老机构后不久,儿孙到养老机构探望他,而他已经记不起自己儿孙的名字了,甚至常常把儿子叫做“师傅”。儿子起初心里很难受,喊了一辈子的“爸爸”的父亲,居然忘了自己是谁。但久而久之,儿子不得不接受这个无奈的现实。
02
安徽宣城市汪波的父亲身患重症肌无力,双腿不能正常站立,长期由自己和母亲、姐妹等4人照顾。直到年,母亲也身患老年痴呆症,汪波一家人最终决定把父亲送往养老院,由姐妹定期探视,自己和丈夫、儿子照顾在家的母亲。从此这一家,开始了养老院和家两地奔忙的生活。
即使这样,一家人经常担心父亲在养老院被欺负,外出时也时常担心家里的母亲走失或受到意外伤害。面对失能的亲人,除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外,还给家人心理带来如影随形般的阴影。
03
安徽合肥杨女士的母亲,由于中风后半瘫痪,不得不要人照顾。
平时杨女士每天醒得很早,起来给母亲翻身、换尿布,再伺候洗漱、吃早饭、喂药。大部分情况下,中风后的老人吃饭特别慢,嘴经常兜不住食物,往往是边吃边掉,喂完饭后又得收拾干净。
杨女士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照顾母亲的身上,平时自己吃口饭都是匆匆忙忙的。最让杨女士难受的是,母亲瘫痪后情绪就很低落,甚至不愿意与人交流,日常完全得靠猜来理解她的需求,自己心里有苦闷也无法倾述。
失能老人的现状
失能老人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不能自己吃饭、上厕所、洗澡等,时时刻刻都需要人来照顾。
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近2.5亿,其中失能老年人超过万。而目前很多失能老人所面临的问题是,无处安放自己,家人嫌弃、养老院不收等。
在一个家庭中,但凡有一位失能老人都会给家庭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当老人随时随地拉尿或拉大便,要家人照料时,有部分人会嫌弃老人,甚至觉得老人是家庭的累赘。
也有不少人就会把老人送进养老院。
可是,现在很多养老院都不愿意接受失能老人,主要是因为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往往比健康的老人要难照顾,更花成本。另外,很多养老院认为接收失能老人所承受的风险会很大,一旦失能老人发生意外,赔偿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这对于民办养老院来说,会白费几年的辛苦,得不偿失。当失能老人遭受家人嫌弃、养老院拒收时,真是无处安放自己,以至于不少失能老人想一了百了。
卫健委的16条预防实招
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发布了16条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官方建议: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于失能老人,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