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长玉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春天,万物复苏,生命不息。阳光灿烂的人间三月天,曾经荒芜的内心也开始复苏。疫情的雾霾在春天最美的时光里慢慢散去,上海的养老院开始慢慢恢复一些必要的活动。
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作为市区最大的公建民营老年福利院,也开始适当丰富园内老年人的活动。这次来的是二个不一样的公益团队带来的活动:1、由旻罡环保艺术提供的“蓝天至爱计划”资助项目,防老年认知症系列手工体验“弃纸涅槃成艺术”;2、由一品天成提供的“舞动疗愈为老服务”。看上去是常规的手工课、舞蹈课,但其实它们并不寻常,它们来自于艺术疗愈体系,可以用艺术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同时达到为参与活动的老人量身定制进行身心调适、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护理工作量的效果。
手工艺活动本来就对老人们的手部精细运动是有帮助。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更能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帮助大脑运动起来。而这次课程的两位老师更是为现场老人特意加入了更多疗愈环节。开场的拍手节奏练习,不仅快速启动了手部这个人体“阳气”大本营,更是在乐趣中、欢快中让大家把各种刚进入这个教室还挥之不去的杂念思绪快速地清理掉,专注当下的艺术体验任务。任课的艺术疗育师袁旻罡老师来自旻罡环保艺术中心,他的课程设计更符合现场这批大部分都是九十多的老人的身心状况。
一位合格、专业的艺术疗育师必然会依据心理学模型及生理健康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看似差别不大的流程,但是其中的细节掌控与引导使全场老人最终获得更多的社交、沟通,更多分享的愉悦,更多对自己动手能力、创意能力的正向认知及自我肯定。
另一场舞动疗愈课程,同样呈现出一种超出预期的效果:*丹英老师十年前就开始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一起探讨舞蹈用于生理健康的功效性舞蹈课题,并邀请荷兰兹维卡老师来自己的培训中心开课教授欧洲体系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的舞动治疗(心理学)学科。这次彩虹湾的公益课虽然只有一小时,但是已经让现场组织者看到超出预期的全场舞动的热闹。
二十位左右的九十岁上下的老人,进门时只有一半说是来尝试跳跳的,另一半集体坐在一边自动归类为“观众”。但是半小时后全场自然而然地只有音乐、舞动、快乐,甚至一位因为眼睛问题不能站起来舞动的老人,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跟着音乐和伙伴们的快乐开始“蠢蠢欲动”,当助教蒋老师邀请她共舞时,她笑开花,瞬间坐在椅子上舒展起舞。
新一代城市养老院的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照护标准的提升,他们开始有更多的时间空余出来,他们有着更高的文化水平与品质追求。那么,在丰衣足食以后用什么让这些老人的生活更充实?用什么活动来每天动动筋骨、舒展身体保持行动力呢?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常年坚持适当运动可以减缓脑萎缩,增加大脑灰质,减少老年认知障碍或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延缓衰老。
时间多出来容易胡思乱想,长期情绪调节不良会加速正常中老年人基本认知能力的衰退进程,甚至可能使其提前进入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状态。那么足够的社交、沟通与表达倾述对情绪的调适,有趣、有品质,甚至高雅、艺术的体验与感受对老人每一天保持一定正向情绪和生活追求的保障,成为城市老人一族在养老院的精神生活要素。
目前,进养老院的老人还是以年龄较大的高龄自理、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为主,那么注定各种娱乐、文化、艺术、运动类活动都需要考虑他们的身心特殊性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据此次公益活动负责人*丹英老师介绍,她已经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起合办两届论坛,希望让国内更了解这个在欧洲已经发展近百年的学科,创造性艺术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这些学科在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都是大医院体系工作的专业,而国内现在还非常薄弱,知晓度低,应用少,人才少。
目前,*丹英正在挑选合适的专家、导师建立中西结合的、适合国内现状的课程与技能认证体系,帮助建立人才梯队,经过督导帮助从业者提升自己,帮助机构、个人更多受益。
音乐治疗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得到诸多认可和应用。此次课程的舞动治疗和发源于美术治疗体系的手工艺疗育部分为养老院这一特殊环境下的老人们带去一举多得的内容,在进行艺术鉴赏、体验、学习,音乐、舞动、健身的同时,更能促进社交力、交流、沟通、表达、回忆,帮助调适情绪,脑部训练、生理康复,帮助重建自我认知与认同,提升信心,提升生活满足感,让城市老人更有尊严、更优雅地老去。
艺术及艺术带来的快乐不会因为年龄、身心的退化而有鸿沟,它属于每一个人,它让生命更加的优雅和拥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