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夏维伦要卖画,最舍不得的是妻子吴超。她了解每幅画的创作,画里有他们共同的记忆,“卖了就没了,艺术是不可复制的。”
这些被他们拿出来义卖的画并不贵,从元到元不等。并不富裕的老朋友也慷慨解囊,短短几天就卖出了24张,夏维伦感动之余不得不再三强调,“虽然为了支持项目,但也要真喜欢才买!”
他口中的项目,是他们今年发起的“医院生成美术馆”项目。下个月起,他们将联医院、广东时代美术馆等,医院,来一场“跨学科串门”。
这算得上是一种先锋艺术实验。过去几年,定居于广州番禺的艺术家吴超和夏维伦跨领域做“植物人艺术唤醒项目”,个性化跟踪的4个植物人最后全部唤醒,甚至被许多植物人家属视为唤醒的“灵丹妙药”。
但他们并不愿意止步于此,“今年我们不唤醒植物人,而是唤醒社会。希望通过‘医院生成美术馆’这个项目,让各界人士超越利益去参与,在美好和善意中完成自我唤醒。”
艺术唤醒
吴超和夏维伦发起“植物人艺术唤醒项目”(以下简称“艺术唤醒”),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
年,夏维伦突然检查出脑部肿瘤,手术后出现偏瘫失语。住院期间,他印象最深的是隔壁病床的植物人,每天瞪着大眼睛无神地看着天花板,每天做很多物理刺激治疗但收效甚微。老母亲眼睛不好,每天坐地铁来送饭,定时给他听收音机……
植物人既然可以听和看,为什么没有专业人士为他定制一些视听的刺激方案呢?那总比无目的听广播看电视要有效吧?待夏维伦渐渐恢复健康,“艺术还能做点什么”的好奇便不可遏制地发了芽。
年,吴超和夏维伦开始了一项全新的实验:用艺术唤醒植物人。因脑外伤导致昏迷的19岁女孩美美(化名)成为项目的第一个参与者。
他们实地走访美美的家人和朋友后,为她制作了一套个性化的唤醒音视频方案:里面有她的狗玩耍奔跑、她喜欢的音乐、爸爸妈妈叫她的声音、好朋友叫她的声音,“在病房里给她播放这些音视频,护工说好几次看到她有流眼泪。”
这样的唤醒持续了两个月后,吴超得到一个好消息:美美已经从医学意义上“醒来”。
“那是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医学意义上的‘醒来’和我们一般人的认识不太一样。她仅仅在连连呼唤后会微微抬起右手,但医学量表判断她醒了。”吴超内心的感受难以言喻,难道这样就算醒了吗?“我们不甘心。”
随后的几年,他们一方面不放弃对美美进行艺术陪伴,一方面不断完善艺术唤醒方案,陆续做了第二、第三、第四个植物人艺术唤醒尝试。
“最重要的是激发能量,让植物人有求生的欲望。”吴超为这个项目特别制作了一个抽象动画,动画里有强有力的鼓乐等打击乐,光不断扩散、上升,人的身体不断跳动,植物蓬勃向上生长,“观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植物人的脑电、心率等医学指标反应比正常人还强烈。”
临床验证
事实上,在吴超、夏维伦发起“艺术唤醒”之前的很多年里,广州的神经康复专家虞容豪就在病房中做过粗浅的尝试。
年,香港警察朱振国执勤时遇袭导致脑萎缩,从香港转医院。为促进其意识恢复,以虞容豪为首的医疗小组以高压氧治疗为主,辅以针灸、中西药治疗,并给予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综合刺激,“听说他是曼联队的球迷,我们还在病房里挂满了曼联队的照片。”
“当时这么做没有系统性的理论分析,但给他一些人文关怀,感觉肯定是没有坏处的。”虞容豪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成功唤醒朱振国后,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