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自己的儿子诚仔(化名),今年56岁的刘学斌脸上总是满满的爱意。诚仔患上双相精神障碍已有12年,今年29岁的他依然是刘学斌口中的“我家小朋友”。
刘学斌不忍心让诚仔一辈子在病房里,十二年来坚持把他留在身边照顾,父子二人足迹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
接二连三而来的挫折
小学时期,诚仔经常在晚上喊头痛,成绩也常在班里倒数,这让刘学斌感到有些不对劲,开始带儿子四处求医。在诚仔读五年级那年,诚仔被诊断为“脑萎缩”。
刘学斌回忆,由于表现比较痴呆,诚仔从小学到初中一直被同学欺负和孤立。初中毕业后,诚仔选择了到中专学校就读室内设计专业,并与朋友合资创业,成立了一间室内设计公司,但不到半年时间,公司就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了。
面对接二连三的挫折,诚仔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
有一天,正在*出差的刘学斌接到家人电话,说诚仔一直觉得在饭堂吃饭时咽到了鱼骨,吵着要做手术。“医院做过检查说没事,从那时起诚仔就出现精神分裂症状了,在医院待了三个月。”刘学斌说道。
诚仔在外游玩。
“我不忍心让他在病房过一辈子”
患上双相精神障碍非常明显的表现是极端的兴奋和极端的抑郁并存。刚患病时,诚仔每天要吃的药有十几粒。
症状发作时,诚仔曾试过在家里抄起一把菜刀就跑到大街上大喊大叫,吓到了不少市民。被街坊大喝制止后,恢复清醒的诚仔又独自坐在家门口,任谁说话都不理。
自此之后,刘学斌家中一把菜刀都没有,就连剪刀也是塑料制的儿童安全剪刀。
“我见到过很多精神病人都是被家人送进病房的,在医院里一待就是十几年。”在为诚仔治病的十二年间,刘学斌认识了不少精神病人家属,也了解到了不少精神病人的境况。
“医院,生活会舒坦很多,但我不忍心让他这辈子就在病房里度过。”就这样,刘学斌坚持把患有双相精神障碍的儿子留在身边,一照顾就是十二年。
父子几乎走遍半个中国
在诚仔发病的第二年,刘学斌就跟妻子分开了。多年来,刘学斌既当爹又当妈,一手担起了诚仔的衣食住行。
刘学斌和诚仔都喜欢外出旅游,无论是国内的故宫长城、云南大理、天涯海角,还是国外的新马泰、越南、日本……都曾留下过这两父子的足迹。仅仅是自驾游,刘学斌至今带诚仔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刘学斌认为,多带儿子出去,对他的病有缓解作用。
出门在外,刘学斌要应对发生在诚仔身上的各种突发情况,如情绪不稳定、吃饭吃到一半突然摔碗等,但每次刘学斌都会用十足的耐心去安抚诚仔。
“在(诚仔)发作过程中,很多人都会伸出援手。围观的肯定有,但排斥和歧视是没有的。同一个旅行团,团友都知道诚仔的情况,也不会有人排斥他。”在带诚仔外出旅游的路上,刘学斌坦言遇到过很多来自陌生人的爱心和援助。
善意的谎言
长年累月地照顾诚仔,刘学斌慢慢摸索出与精神病人的相处之道。为了稳定诚仔的病情,8年前,刘学斌就为诚仔编造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二十多岁的人,如果让他意识到自己没有工作,被社会抛弃,就算是正常人的心理也不好受。”刘学斌说道。诚仔的专长是做室内设计,他就编造了一间公司,隔三差五拿来楼盘广告给诚仔“派活”,每月定时给工资。
八年间,刘学斌既是诚仔的父亲,也是他的朋友;既充当诚仔的“同行”,又做他的“老板”。
诚仔绘制的室内设计图。
残疾人最缺的是社会关怀
“社会上的爱心机构不一定要通过送米、油、水果的方式来助残,其实残疾人最缺乏的是社会、人文关怀。”谈及他对于社会如何帮助残疾人的看法,刘学斌说道,“希望全社会有更多人士来帮助残疾人,让他们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感受到更多的关爱,真的能够被社会认可!”
如今,在刘学斌的悉心照料下,诚仔的病情趋于稳定,要服用的药物也从起初的每天十几粒变成现在的3、4粒。“希望诚仔能够遇到伯乐,遇到更多有爱心的公司、人士。”身为人父,这是刘学斌当前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