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祖先们,认为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都不能活过这两个年龄,那么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也就没有资格超越圣人。并且奇妙的是,也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去世在这两个年纪。因此这句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话就被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老人们还总是在念叨。在古人的观念中,人的寿命是由*神所管的。这当然是迷信,但你不能禁止古人这样认为。圣人既然能与*神的道理相合,通达*神之意,*神自然不会与他过不去,不会去找他的麻烦,连他们都活不过这个年龄,说明这个年龄真的是人生的一道坎。这是这句话背后的逻辑。
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7年的周期为7、14、21、28直至84岁;8年的周期为8、16、24、32至72岁,而73和84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了,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人相对就会多一些。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以前的时候,百姓人生中有三道坎,其中第一个就是出生后的夭折,夭折率实在是太高了,八十年代十个里面还能死一个,古代五个里面就要死一个。第二道坎是六十五岁死亡,古代农村人口,没夭折的,通常就活到这个年龄。第三道坎是七十岁出头死亡,俗称“人到七十古来稀”。
这句看似迷信的老话,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毕竟古人也不是随口胡说,而因为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例子,73岁和84岁去世的老人比同年龄段的其他年纪多出不少。为什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事实上,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人在七十三岁前后发生变更的主要部位是人体大脑,此期间保养好,心态好的老年人相安无事,安全度过进入下一阶段生物节律变更期。对心态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大脑老化较明显,脑萎缩导致老年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忧郁症,情绪极不稳定,不想活,自杀欲望较强,自杀律较高。
现代医学表明,人类生命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约11年为一周期,这11年的周期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岁、84岁恰好处于两周期的末尾,恰是那轮周期中最低谷的阶段。另外人的器官的机能,从70岁以后各个器官开始不同程度的衰老,这个年龄以后的老人,身体容易出现状况,对于未来的心智、信念,也越来越不坚强。所以按照古人说的73、84确实是老人的两道坎。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古话流传,所以人活到73岁或84岁这两个年纪的时候,内心总会有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负面影响。不能否认,许多老年人因迈不过这两个年龄“坎”而与世长辞了。除了自然死亡外,谁能排除其中的精神因素?印度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事先告诉一名死囚要通过放血使他全身血液流干而死。接着在暗室内给犯人胳膊上扎了一针,让他听到血液流向水桶内的“滴答”声。数小时后,犯人因流“血”过多呼吸心跳停止了。其实,实验者并没有放犯人一滴血,让他听到的只是“滴答”的淌水声。胆怯、恐惧心理对人生命的威胁可见一斑。
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脏健康,可以多吃鱼或者苏麻油,这两者都含有omega-3脂肪酸,每周做三顿鱼菜或每天吃30克鱼肉,能够使中风风险降低50%。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吃鱼的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与很少吃鱼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实际上,这两个年岁并不一定是不吉利之年,不能截然看成人们寿终的关口。在我国的老人中,在七十三岁或八十四岁去世的并不比其他年龄段多,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活和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提高,况且一个人的寿命长与短,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则是长寿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