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11月21日)晚11点左右,杭州的董先生在家里刷着手机,不时发出“哈哈哈”的笑声,看到有意思的东西还不忘和老婆分享,氛围轻松快乐!
关印制图
突然间,“哐当”一声,董先生连人带手机一起倒在了地上。
老婆吓了一跳,连忙喊了声“老公,你怎么了?”董先生没有回应,只是发出了打鼾声,老婆以为他睡着了,不过转眼又想,这摔倒在地上怎么会没感觉呢?刚刚也没有那么困呀!
于是老婆又问了一句,“老公,你怎么了?睡着了吗?”董先生还是没什么反应,但他的呼吸声越来越重。老婆发现不管怎么叫他拍他,他都没什么反应,还出现了小便失禁,于是连忙打送到了医院。
急诊科张波医生检查后,发现董先生左侧瞳孔已散大,血压为/mmHg,CT报告显示为左侧基底节出血,脑疝表现。情况紧急,神经外科周开顺主任立即为董先生进行了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顺利结束。
周开顺主任了解到,董先生平时体检时就发现血压比正常值要高,但是他自己没有引起重视,既没去看过医生也没吃过降压药,处于一种高血压没症状就放任不管的状态,长此以往,才会出现这次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急情况。
周主任解释,高血压的人若血压长期未得到良好控制,就会使血管张力增加,血管内膜过度伸张,这些因素均易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变得不光滑、失去弹性,甚至在脑小动脉中形成微动脉瘤。在这种情况下,若患者血压突然明显升高,动脉壁无法耐受,就会使血管破裂、血液外溢,挤压脑组织,最后演变成脑出血。
不论对于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高血压都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常狼狈为奸。周主任说,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老年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颅腔内空间相对较大,当颅内压升高时具有一定的代偿余地,症状相对较轻;而青年患者颅腔内较为饱满,颅内压升高更快,严重者可迅速发生脑疝,导致死亡。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明显,与年轻人对高血压普遍不重视、血压控制不理想、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熬夜等密切相关。因此,周主任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管理好自身血压水平,防止酿成悲剧。
近期气温降低,气压、湿度多变,更加剧血压波动,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即人们常说的“冬天容易爆血管”。平时要多注意保暖、忌烟少酒、合理饮食、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定期复查血压。
最后,若发现身边有人突然陷入昏迷,且平时有高血压病史,要考虑脑出血的可能,切记不要随意搬动、摇动患者,应第一时间拨打,寻求专业救助。
延伸阅读:
遏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走向高血压人群,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扎针灸、埋耳豆,喝苦丁、钩藤做成的中药茶,练习八段锦、太极拳……
这些不是简单的中医养生,而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记者今天从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在全国中医医疗机构发起“防治高血压中医药在行动”系列活动,为高血压前期人群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倡议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设立高血压专病门诊,在全国高血压专病门诊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方案,减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我国目前有近3亿高血压患者,呈现“一高三低”,即:发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除“高血压大军”外,还有一批高血压前期人群,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血压水平至/80至89毫米汞柱的人群,即使非常注意调整生活方式,10年后心血管风险发生率也比血压水平为/75毫米汞柱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血压至/80至84毫米汞柱和至/85至89毫米汞柱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遏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走向高血压人群,防控高血压低危患者进一步恶化,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确有疗效的防治高血压的中医特色技术,其中包括公众熟知的针灸、耳穴压豆等等。研究开发一系列中医药降压产品,包括降压茶、降压食品等;研究制定确有疗效的中医传统保健功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同时将制定标准的操作规范。
筛选名老中医药专家防治高血压的临床验方,开发确有疗效的中药新药。种种举措合力,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方案。简单来说,就是针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做到未病先防,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针对低中危高血压患者,防止血压进一步恶化,减轻高血压对器官的损害。
来源:综合西湖之声、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