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给力 http://www.xxzywj.com/m/你有想过以后怎么养老吗?这个看似离你很远的话题,其实离你很近。
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此前对记者表示,应该说过去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是在快速增长的,这也反映出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实际上,13.5%的比重已经相当高了,比7%踏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门槛翻了一倍,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基数较大。
庞大的老年人群如何养老?住家里还是去养老院?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今年4月份介绍,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的格局,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的一些养老机构价格并不便宜,若为全失能老人,普通养老院的月费用高达近万元甚至上万元,中高端养老社区入住门槛都需几十万元。即便如此,不少养老院依然床位紧张,入住率超90%。
面对急速增长的养老需求,保险公司早已多角度抢滩,从以房养老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再到养老社区,在与基金、银行、信托公司、房地产公司的竞争中,保险公司到底有何优势?
抢占90%的居家养老市场
“以房养老”仍是“小众”选择
你会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
人到中年的许女士家中的老人已经80多岁,以往身体一直不错,今年却因脑萎缩两度住院,“老人平时是一个人住,但是我们子女住得离她比较近,也经常过去,老人生病之后基本上不能自己做饭了,我们就轮流过去做饭。”
在谈及是否考虑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时,许女士说:“老人如果完全不能自理,或者他自己想去养老院,觉得有人陪着说话聊天更开心,才会考虑把老年人送到养老院去,否则我们不会主动把老人送去养老院。”
许女士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的确,在中国,居家养老依然是主流,约90%的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
在这一领域,保险公司通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切入,也就是所谓的“以房养老”。简单来说,就是老年人将名下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每个月领取养老金的养老方式,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有处置房产的权利,处置房产所得将优先用于偿还保险相关费用。
65岁的田叔叔和李阿姨夫妇是北京的普通退休职工,多年前,独生女儿意外去世,但随着时间流逝,失独老人也有了继续生活的信心。不过每月两人一共几千元的退休金仅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就连是否修缮漏水的阳台他们也要再三掂量。
两位老人一生最大的资产就是目前居住的房子,他们也始终认为居家养老才踏实,并没有卖房养老的念头。经过反复考虑,最终这对老夫妇选择了“以房养老”,在完成尽调、抵押、公证等环节后,他们拿到了保险合同。
今年5月初,两位老人如期领取到了第一笔养老金——据悉,他们每月都可以领到元养老金,也可以使用产品的信用额度建立43万元的医疗储备基金。
“以房养老”能有多少保障?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每月能领多少钱与房产价值、投保年龄等因素有关,以65周岁男性,房产有效保险价值万元为例,该老人在世时每月可领1万多元养老金。若老人不幸去世,继承人可选择偿还保险公司相关费用后优先赎回,如选择不赎回,则由保险公司处置房产,偿还相关保险费用后,如有剩余将归属继承人。
不过,这种养老方式也有难点。一位曾从事“以房养老”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以房养老保险一方面能满足老人在自己家里养老的需求,还能增加老人退休后的月收入,比较适合无子女的老人或者养老金较低的老人。但受制于老人要将房产给予子女辈、孙辈继承的传统观念以及整个操作流程的复杂性,保险公司对相关业务管理、全流程把控的高难度,以房养老保险目前仍只是一个“小众”选择。
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年7月份,原保监会便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年,试点范围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的部分地级市,年,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
但截至年9月,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累计承保仅户(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发展面临诸多限制因素,表现为需求乏力、供给不足和制度交易环境不成熟。除了传统的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外,还有房价波动风险、现金流动性风险等等,这些都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挑战,亟待政府给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