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尽显孝老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几句名言在王春香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王春香,57岁,平阴县东阿镇白塔村人,30多年来一直把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亲身父母一样对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街坊四邻的赞美。
当年23岁的王春香嫁给了白塔村苏树敏。她的到来给这个原本窘迫的三口之家带来了欢乐和生机,虽说日子还有点捉襟见肘,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婚后生育了两个儿子。时光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王春香的两个儿子慢慢长大,一个个娶了媳妇,两位老人也早已步入古稀之年。二老的身体也开始闹毛病了,先是发现公公突然失忆起来,到医院检查是脑萎缩,住院二十多天,也没有好转。开始还好点,后来谁都不认识了。这下可愁坏了王春香,丈夫在外打工贴补家用,家里六亩地需人照管,公公的病一天天加重。年初冬的一天下午,王春香出门办了点事,就安排婆婆看好公公。不大会工夫,等她回来公公不见了,便赶紧冲出家门向外跑,叫着邻居找遍了村子的大街小巷,以及邻村大半个村庄,天色渐渐的黑下来,大伙陆续回来了。等她送走客人,打发婆婆吃下晚饭,拿起手电筒又出门了。她沿着村边逐一找下去,遇到黑旮旯她就喊几声爹,直到下半夜,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无奈的走回家来。早晨七点多钟,有人来敲门了,是前街的一位大嫂上山劳作发现了她公公,给她报信来了。她赶紧爬起来,招来街坊邻居用自家的老圈椅,把公公抬回家来。原来是公公出了门顺小路往山上去了。她炖了鸡蛋羹,一口一口给公公喂下。当邻居夸她是好媳妇的时候,她哽咽着说:今天要是再找不到俺爹,要是俺爹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向他的儿孙交待啊?我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春香公公的病越来越重了,还经常拉到裤子里。年冬天公公再也起不来了,一日三餐都是她一口一口的喂,一顿饭要用一个多小时。一天好几次更换尿布,三天两头拆洗被褥。就这样八十五岁的公公于四年前安祥地离开了人世。
公公走了,王春香的生活压力减少了一大半,也有空抱抱自己的孙子孙女了,也能赶个集上个店买点菜了,庄稼长势也比往年强多了。但好景不长,八十八岁的婆婆在下半年开始,也患上了脑萎缩。又开始一日三餐喂婆婆吃饭,按时喂婆婆吃药,每天不定时的给婆婆翻身,按摩,婆婆虽然已卧床两年,可是一点褥疮的迹象也没有。一天几遍换尿布,擦屎崴尿,三天两头的拆洗被褥。不管春夏秋冬,都每天坚持给婆婆手洗尿布,不怕脏不怕累。老人虽然长期卧床,可是在王春香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饭量比儿媳的饭量都大,一顿饭能喝下一大碗小米粥,一个鸡蛋,半碗菜和半块馒头。王春香每次都是先喂完婆婆,把婆婆安顿好以后自己再吃饭。因为婆婆脑萎缩,所以导致王春香在喂婆婆吃饭,给婆婆穿衣服的时候,还经常被婆婆“打骂”,有时候还把碗打在地上,王春香依然在床前端茶倒水,无微不致的照顾,豪无怨言!村里有人问她累不累?烦不烦?她总是笑呵呵地说:“累什么?烦什么?人人都会老,孩子孝顺老人是应该的!”当别人问:“你看看,你照顾你婆婆这么好,她还经常骂你,打你,你不生气吗?”王春香总是笑着说:“老人毕竟岁数大了,我婆婆有病,她本身就够苦的,我起码还是健康的人,要理解老人,把婆婆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照顾,我做儿媳的一定要尽好孝道。”尽管多年来一直这么辛苦,可是王春香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一直这么乐观。
因为王春香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现在王春香不但把精力放在照料婆婆身上,还一日三餐的照顾着留守在家里的小孙子。
王春香和邻居和睦相处,尽管自己已经很忙了,还是不遗余力的帮助别人。用儿媳小翠的一句话说就是:“俺妈心眼好”!短短五个字,这是小翠对婆婆的高度评价。
孝顺是一个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安全的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孝顺父母光荣,冷漠老人可耻,虐待老人犯罪。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向王春香学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