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专家门诊
新药情报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热点聚焦
为您专业评析
按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
又来吓人了——
年3月7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神经科学系GwenalleDouaud研究团队题为SARS-CoV-2isassociatedwithchangesinbrainstructureinUKBiobank的研究文章。这项研究通过对名新冠患者在感染新冠病*前后的脑部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新冠病*无论对大脑的结构还是功能都会产生显著影响这一重磅结论,凸显了新冠病*(SARS-CoV-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感染新冠病*后,与嗅觉、记忆等相关的脑区会发生退行性变化。
这里所谓的显著影响包括:
(1)外侧眶额皮质和海马旁回灰质厚度和对比度更明显的减少;
(2)与梨状皮层、前嗅核和嗅结节功能连接的大脑区域的扩散指数(一种组织损伤的标志)相对增加;
(3)更大的脑体积减少和脑脊液体积的增加,提示在受感染的参与者中还存在弥漫性脑萎缩。
是不是很惊恐?这简直就是继新冠致男性生殖器“缩水”新闻后的又一重磅炸弹嘛。
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你避开各大自媒体的“障眼法”,把这篇文章拎出来细致读一读的话,或许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这个研究对象年龄在51-81岁区间,97%白人。他们是在年3月-年4月这段时间感染的新冠,而在当时的英国,德尔塔*株也才刚出现不久,更不用说当下流行的奥米克戎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时间段里的感染者几乎都没打疫苗。也就是说,不论是从种族、疫苗接种情况,还是奥米克戎这一“当红”变异株来看,这项研究对现在的参考意义都不大。
其次,报道中提到的新冠感染者灰质丢失,大脑区域受损也没错。然而,在“灰质减少”上却出现了断章取义的问题。
这项研究采用的是假设驱动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先是基于新冠感染者嗅觉受损这一现象,提出了“嗅觉失灵影响大脑”这一假设,再根据动物模型和尸检结果,对比了新冠感染者和健康人群的嗅觉相关的大脑部位,最终发现新冠感染者额外丢失了0.2-2%的大脑灰质,并且大脑平均受损0.7%。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丢失或受损的部位都与嗅觉相关。
就新冠肺炎导致嗅觉或味觉失灵这一现象来讲,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回想一下,感冒的时候不也是闻之不香、食之无味吗?等过了这阵就恢复如常了,新冠肺炎同样如此。
拿这两者类比,不是对新冠病*抱以轻视态度,而是因为损害大脑并非新冠一家的特权。譬如流感病*、其他呼吸道病*,甚至肠道病*也或多或少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但究其根本,呼吸道病*主攻呼吸系统,肠道病*主攻肠道,它们的重点都不在大脑,因此这类损伤就如蜻蜓点水一般,严重的脑部并发症极为罕见。
而对于奥米克戎*株,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授颜宁更是表示:“奥密克戎这个传播力极强的*株的特点就是主要影响上呼吸道,一个更显著特点是奥密克戎基本不影响嗅觉和味觉。”这同样呼应了上文所说的此研究对奥米克戎参考意义不大的观点。
此外,作者在文中也提到,由于这项研究只是观察性研究,只能证明大脑损伤和嗅觉失灵的相关性,却无法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这就牵扯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事实上,一些研究发现,慢性鼻炎患者也会出现某些部位大脑灰质的减少,在没有病*这一“媒介”的情况下,嗅觉丢失似乎成了因,灰质减少反而成了果。大量研究也表明,嗅觉失灵实际是病*攻击了鼻内的支持细胞,而非攻击了大脑。不过,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的鸡蛋问题还是个谜。
最后要提到的一点是,某些大脑损伤,如抑郁症、酒精导致的大脑损伤是可逆的。实际上,除了病*感染外,烟酒过度、营养不良、长期熬夜等都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即便是正常人,平均每年也会丢失0.2-0.3%的灰质,也就是上述研究灰质丢失最大值的1/10。
而在这项研究中,不仅丢失灰质的主要是70岁以上的老人,作者同时也表示“不知道这些改变是部分可逆还是长期的”。
综上,与其为新冠伤脑子这个问题焦虑,还不如少抽烟喝酒,早早上床睡觉。
很多朋友都注意到,昨夜今晨张文宏那篇刷屏的博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这个病*,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颜宁教授也在讲:我是真的非常厌恶现在这节骨眼传播“新冠导致丧失嗅觉”“新冠导致中老年脑萎缩”这种说法来制造恐慌添乱的。疫情已经两年多了,在人类已经有了两年的经验教训、疫苗接种率已经很高、新冠病死率已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对病*的认知要随着更多科学知识而更新,应对也完全不必像两年前那么慌张。
·END·
冷静
专业
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