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普陀甘泉路街道打造一体化养老服务小程序, [复制链接]

1#
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 http://www.wzqsyl.com/m/
    

日前,由甘泉路街道打造的一体化养老服务小程序“甘泉养老百事通”正式上线,成为普陀区首个专为老年群体打造的区域化应用集成平台,这也是甘泉路街道对以数字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

眼下,街道正依托“民生云数据底座”,联动街道辖区内各类生活养老服务商户,打造“甘泉养老百事通”居民应用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一机在手、点单配送、专业服务送到家”的模式,努力为社区老年人构建一个更为便捷安心的云居甘泉社区。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是上海较早建成的工人新村,也是典型的老式居住型社区,老龄化程度达50.34%。自年起,街道开始探索社区养老模式转化,将“精实数据、精准施策、精心服务”作为应对庞大的社区老年群体和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的核心理念。

年起,街道构建了“幸福甘泉民生数字云平台”,涵盖基本信息类87个和服务类标签信息33个。同时,在丰富“标签设置”的过程中,逐步描绘出清晰的“个体画像”,初步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功能转变,“家庭无障碍改造”“家庭照护床位”等政策,均可进行“一键检索”。

比如,“老吾老计划”是街道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提供照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服务项目,其中的“入户指导”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半自理老年人家庭。为精准匹配服务对象,通过“80岁以上”“有存在失能失智现象”标签检索和居委需求排摸,街道找到了家住宜川路号的姚阿婆。

阿婆今年87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前不久又经历了肋骨骨折,入院治疗后,发现其有脑萎缩。通过专业人员上门评估,发现姚阿姨认识功能明显减退,特别是在语言交流上表现明显。为此,街道委托的第三方机构针对老人情况制定了上门入户指导的个性化方案,在入户指导老人家属照护方式的同时,为老人提供音乐疗法、健康操等认知康复训练,延缓其大脑退化速度,同时与老人和家人建立起沟通和信任,老人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实现养老资源的精准匹配和有效分配

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如今上线的“甘泉养老百事通”集合了辖区内共54家专业照护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和站点,除提供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辅具租赁等政策申请外,还提供助餐送餐、家电维修、家政护理、叫车出行等生活服务,以及就医缴费、认知障碍自测筛查等医养服务。

一方面,居民可以通过文字阅览或电话咨询方式,了解各类养老政策和养老服务的申请条件、项目清单、优惠补助等信息;另一方面,居民有需求的时候可以进行“一键申请”,预约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把自主权交到了居民手中。”甘泉路街道表示,以往一项政策服务从出台到落地,基本采取自上而下的单向运作模式,由街道筛选出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名单,再通知居委上门征询是否有服务需求。而现在,居民们可以主动浏览、咨询、预约相关服务,并与服务供给商直接对接,实现养老资源的精准匹配和有效分配。

为了提高供求匹配度,平台还设置了自我评估环节,帮助居民快速锁定他们所适用的服务。这个功能背后的原理是通过标签选择,对服务项目进行一次初步筛选。后台为每一项政策的申领条件都做了标签化处理,居民在填选个人信息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选择标签、进行筛选的过程,在完成评估后,平台会根据筛选条件隐去那些不适用的政策。

如何杜绝服务机构质量无法保证等隐患?街道表示:“我们在前期梳理时,优选出辖区内口碑良好的服务商,在入驻前和他们签订承诺书和安全保密协议。针对那些有固定价格的服务项目,会在平台服务详情页列出项目清单和价目表。同时建立了评价反馈机制,评价结果同时传送给服务商和监管方,后者将对前者进行监督管理。”

为了让老人适应并使用“甘泉养老百事通”,小程序在尽量简化服务申请流程的同时,也设置了放大镜、语音播报和人工热线功能,方便老人读取了解信息。现阶段平台更多地推广至老人的子女和家属,让他们先学会如何使用,再教授父母。

    

上观号作者:上海民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