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豆瓣上看到一位常驻深圳的博主
李小铁柱在平台上分享的脑梗日记,看完出了一身汗。
她本来是胃痛低烧,医院看看,医院不到一个小时,就被直接推进了抢救室。
她发病时,医院检查身体,正在走路的时候,她突然头皮麻紧,眼前发黑,自己感觉不妙,喊爸爸扶她一下,后来又感觉恶心翻涌,等她再有意识时,就是一堆人把她抬上车送去抢救室。
紧接着就是各种检查,她实在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躺在病床上的角色,家人在旁边着急心痛,最后检查结果出来是脑梗塞。
医生捏着报告单在一旁直摇头:“怎么年纪轻轻的,就……”
后来住院第二天,她又被检查出了轻度脑萎缩,脑梗加上脑萎缩,她差一点就猝死了。
后来她复盘了自己的身体、生活状态,回想自己年轻时,因为工作、看电影、玩手机习惯性熬夜,她在病例单上大声呼吁:
“用脑萎缩的亲身实践经历提醒你:别熬夜!!!”
图片来源:豆瓣博主
李小铁柱
幸好,医院检查的时候遇到了这个情况,之前看到很多猝死的新闻,当事人可没她这么幸运。
02
看到她苦口婆心的以身劝诫大家不要熬夜,想起自己也是因为玩手机经常熬夜,内心触动还是很大的。
根据《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中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3/4的人群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1/3要熬到凌晨1点才睡。
而且,睡眠障碍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过去睡眠障碍一直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睡不着、睡不够、睡不好。
很多时候,我们劳累了一天,没有及时得到休养生息,短时间可能觉察不到有什么问题,但是时间长了肯定会吃不消,熬夜、睡眠不足的危害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
医学研究证实,90%的疾病归因于免疫系统失调;早有研究表明,脑溢血、心肌梗塞都和睡眠不足有关,甚至熬夜的人,患癌症晚期的风险都会增加24%。
心脏猝死有一个共同点:发生在极度劳累过后。而且多数有经常性熬夜经历,而年轻人猝死中九成与熬夜有关。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仅爱上了养生,也会积极寻求保障,不少人在预防熬夜猝死面前选择了保险,买一份保险即使发生了不幸,也会给家人一份保障。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年中国22-35岁年轻群体保险白皮书》中显示:年轻群体中有81.2%的人购买了自己认为必须的保险。89.2%的年轻群体至少拥有一份社保以外的保险。
在拥有保险的群体中,平均首次购险年龄23.2岁,人均2.8份保险加身,年保费支出元以上群体占比61.7%。
因此,该有的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也陆陆续续配齐了,即使有时候熬夜,也能安心一些。
03
但是你知道吗?熬夜还有可能会被拒保!
因为现在保险行业的“大数据时代”来了,保险公司通过搜集来的大数据,判断我们是不是风险比较大的客户,主动做个筛查,进行一定程度的风控。
有了大数据,保险公司就可以先从源头上拦截下不适合买保险的,不仅减少保险公司调查信息的超大工程,对很多买保险的人来说也公平。
至于保险公司的大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平时用的手机,其实已经在无形中透露了太多信息。
比如我们平时无论买什么东西都通过某宝支付,几乎天天熬夜,大半夜不睡还在刷手机,逛某宝,忍不住下单;一天三顿点“垃圾食品”外卖;每隔几天就买烟,每一笔消费都会在被平台记录。
而以上些不良记录,都会在保险公司的考量的范围内,用来作为他们是否接受承保的参考因素。
比如熬夜很有可能就会被默认为,罹患疾病风险高,而被保险公司拒保。
不过也不一定,很多公司承保的条件不同,当因为熬夜不能够购买保险时,可以这样解决:
一、直接换一家公司投保,大数据风控和智能核保类似,不会留下拒保记录;
二、提起申诉,目前有不少产品已经放开风控规则申诉绿色通道,如果被风控拦截,可以申请申诉。
至于熬夜多的人配置什么保险,因为经常熬夜的人,身体健康状况可能不太好,发生疾病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一些,所以可以购买健康险来抵御疾病风险,健康险主要包括重疾险、医疗险、防癌险这些。
熬夜过多,容易发生猝死的情况,可以购买保猝死的意外险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还有就是寿险,经常熬夜,可能会发生猝死,但目前市面上针对猝死能赔的意外险不多,考虑到经常熬夜的人可能是家中主要经济来源者,所以可以购买一份寿险比较好。
因为寿险是以人的寿命为保障的保险,个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身故或全残,保单约定的受益人可以获得赔偿;猝死,是一种因自然疾病而导致的身故,自然可以获得赔付。
可以这么说,熬夜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即使想买保险,还有可能因为熬夜被拒保,所以这方面一定要注意了。
虽然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但别忘了身体健康是第一,更别忘了未雨绸缪,提前给自己备好一份保障。
往期不可错过的精彩文章分享:
这4个「必经」的阶段没学透,保险将越做越迷茫(亲身经历)
做保险为啥会这么难?学透这4点,MDRT也仅是个小小的目标
保险是骗人的?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48种异议处理方法(必学)
从平凡到卓越,在年薪千万的平安保险皇后叶云燕这里我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