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国学,与你一起,品读万卷经典,博古言今,做更好的自己
百善孝为先。孝为本,孝顺父母,是善良的基础。
乌鸦反哺,羔羊下跪,父母把我们养大,孝敬父母,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良心。
读懂“孝”字,才读懂了人生,才能一生顺利。
01爱护父母衣食无忧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只要每个人都爱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老人,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和平。
孝敬父母,首先要让他们衣食无忧。
《劝报亲恩篇》里说:「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我们从小就在双亲的保护下长大。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父母为了让我们过上最好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
父母年事已高,照顾好他们,不愁他们吃穿,是对为人子女者最基本的要求。
魏晋时期琅琊人王祥,被后人称为“24孝之首”。
他的生母死得很早,后母朱氏常在他父亲跟前讲他的坏话,使得他丧失了父爱。
父母病重,他没有穿衣服,而是守在他们身边。天寒地冻,继母想吃活鲤鱼,王祥光着身子躺在冰面上,等冰面融化后,他从冰面的缝隙中抓出了两条锦鲤,欣喜若狂,将锦鲤带回给了继母。
他的孝心被人传颂。有一首诗赞道:“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自王祥起,琅琊王氏孝悌传家,家族繁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望族。
02顺从父母尊重父母
孝顺家长尊敬家长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一个孩子,如果和父母的关系不和谐,那么他就没资格做人。一个不能事事顺父母意思的儿子,是不称职的。
曾子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子孙繁衍生息,使得曾氏宗族“长盛不衰,世世代代,人才辈出”。
孟子说,曾子顺从其父,其孝敬之意,不仅表现在对其父的孝敬。每一次,他都会问曾子,是否还剩下一些食物和酒,曾子都会说“有”。他知道,父亲之所以会这样问,肯定是要送人的。
被孟子赞誉“大孝”的舜,更是将“孝”做到了极致。
哪怕得到了天下,得不到父母的欢心,舜也始终忧心重重。他的父亲顽固不化,后母凶悍暴虐,弟弟桀骜不驯,在舜不断努力下,终于孝心和诚心感化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
真正的孝顺,一生都会尊敬和尊敬自己的父母。
《劝报亲恩篇》: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好好工作,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多回家看看,不要让父母过于思念,担心;让自己的父母开心,让他们了却未了心愿,无怨无悔。
孝顺父母,敬父母,这就是至孝。
03孝敬父母善有善报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可为尧舜”。
人性是天赋的,孝的善德自然也是天赋的,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一个人孝顺,他就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为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把对父母的爱化作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孝顺,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管是哪一份工作,都是有前途的。
央视曾经报导了河北唐山一家钢铁企业的老总,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频繁地在外地奔波。
他的老妈年过七旬,患有严重的小脑萎缩,只要他不在家,她就会对他大喊大叫,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这位老板无奈之下,只能一直带着自己的老妈,上楼去见顾客,他就抱着老妈上楼。
他的举动让客户感动不已:“凭你的这份孝心,我就愿意和你这样的人做生意!”于是,这位老板的生意越来越顺利。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生在世,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树欲动而风还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顺父母,乃是为人子女最重要的事情,不要等,不能等!